《中學數學教育論文》
摘要:在教師的示范之下,要求中學生在預習時找出本章節所研究的對象、研究方法分別是什么,結合教師的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并且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逐步變更應用的范圍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一、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脫節問題
當今,隨著越來越多中學生進入大學校園,許多選擇數學專業的中學數學尖子生開始出現不適應專業現象,對專業課程的恐懼為大學生活蒙上了陰影。可見,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這種脫節現象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教學理念的脫節
教學理念的脫節是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脫節的根本原因,教學理念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一方面,由于中學教育的應試特點,中學數學教師往往采取以知識點為起點,以試題為終點的兩點式的“知識-試題”教學理念,推崇知識點為試題服務的理念。在對當地高中走訪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為題海戰術,作為課堂基礎的課本得不到應有重視。
另一方面,在學生進入大學后,數學作為科學的科學,對學生數學應有能力和數學思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大學數學教師往往采取以知識點為起點,以試題為中轉,以實際應用為終點的三點式“知識-試題-應有”教學理念。這種課堂教學理念讓大多數入學新生大為不適,一拖再拖,逐漸從數學尖子變成數學差生。
2.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教學內容的脫節
教學內容的脫節是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脫節的直接原因,從中學到大學,數學教學內容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簡單的說,數學從形象到抽象,從具體到,從通俗易懂到晦澀難懂。在中學數學里,無論是函數還是曲線,都是“看得見畫得出”的,課堂教學主要依托“數形結合,加強理解”的方式,但大學數學教學內容大多“畫不出也看不到”的,學生開始出現理解危機,每日聽天書,天天打瞌睡,逐漸對數學失去原有的興趣和信心。
3.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脫節
中學數學教師肩負學生升學壓力,同時,數學屬于三大科之一,對學生數學學習時間要求較高,另外,高中晚自習時間也為教師與學生互動探討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因此,形成了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格局。然而大學教育以“散養”為主,學生學習時間通常在課堂,課下既不能保證學習時間,又不能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于是,大學數學教學呈現“教師學生各自為政”的教學局面。這樣局面對入學新生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落差,影響自身學習進度,甚至影響整個大學學術學習生涯。
4.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考試形式的脫節
中學數學考試往往嚴肅認真,學生通常會為考試充足準備。較中學考試,大學數學考試則較為敷衍、寬松,在對理科專業大學生走訪中,大多數學生反映高數考試題目來自課后習題或者前一年試題,“背”一下就可以了。而且,考試準備時間往往是開考前幾天。考試形式決定了學生整體在學期中學習態度和學習質量,寬松的考試形式往往會造成學生低下的學習質量。
二、針對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脫節問題的對策
針對以上脫節問題,我們從政府、中學教師、大學教師和數學專業學生提出四條可操作性建議,以使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完成順利“對接”,這樣有助于我們數學人才的涌現,最終也將有利于中國數學學術的發展。具體對策如下:
1.政府以教材改革為契機,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教材是課堂的根本,同時也是學生汲取知識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教材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啟蒙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中學現在教材啟蒙性并不強,大多以知識簡單羅列為主,缺少對學生的引導。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借鑒國外的教材編寫經驗,站在學生的角度編制數學教材,讓知識點按照學生接受層次練成線,比如,在講解函數時,放棄原有各種函數的羅列,而更應該強調按照函數的共性,學生對函數的認識過程。
2.中學以素質教育為契機,強調學生數學素質的培育
由于中學教師是學生數學的啟蒙老師,中學教師在這次“接頭”中扮演著送信者的角色,中學老師課堂上應更多注意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成績是臨時的,或者是工具式的,但是數學思維的養成卻可以受益終生。
要在課堂上,做到數學素質培養,首先老師應該轉變教學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導,其次,定期給學生尋找布置一定量的數學難題,最后,用情感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要知道學生有時候不是對某一課感到恐懼,更是對教學老師感到的恐懼。
3.大學以教育改革為契機,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進
高校數學教師最好不要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更要注重學生對概念和問題的整體理解。為了應對大一新生已經在高中形成了的固有的學習和聽課習慣,校數學老師在講課時可以對比較典型和重要的概念及問題進行詳細講解。當然這樣會沒有時間講完大綱規定的內容,然而學生對這些概念和問題的理解可以幫助對其他內容的理解,同時,可以留給學生自學訓練。這樣在一定程度也適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且會慢慢擺脫應試教育的弊病,學生的數學思維會慢慢活躍,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數學思維能力。
4.大學生以綜合素質發展為契機,加強全新數學學習方法的開創
第一,培養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盡量采用漸進的方式,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適當筆記的學習習慣,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自行總結歸納。第二,培養自我學習管理能力。在教師的示范之下,要求中學生在預習時找出本章節所研究的對象、研究方法分別是什么,結合教師的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并且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逐步變更應用的范圍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巍.探索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的銜接[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24.
[2]王麗娜,情感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畢業論文,2009.(1):1.
[3]楊彥炯,大學數學與中學數學教育的銜接性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