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第三章讀后感600 駱駝祥子第三段讀后感5oo字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駱駝祥子第三章讀后感600 駱駝祥子第三段讀后感5oo字篇一
從此以后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后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駱駝祥子第三章讀后感600 駱駝祥子第三段讀后感5oo字篇二暑假期間,我重溫了一遍《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小說,也是我所鐘愛的一部小說。
《駱駝祥子》描繪了老北京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祥子出生于農村,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十八歲的他來到了北京城里,憑著年輕壯實的體魄,干過許多體力活,最后選了拉車這賺錢快的“好活”。
歷經三年,祥子攢夠了一百元錢,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從此,祥子干得更起勁了,他想既然有了自己的車,那么他的好生活就要來臨了。然而好景不長,他心心盼的車被大兵搶走了,祥子很灰心,他的愿望第一次落空。賣了在部隊順手牽走的駱駝,將錢交給人和車廠的老板劉四爺保管。祥子又辛辛苦苦的干了起來,可惜,這次車還沒買上,錢便被孫偵探敲詐了去,祥子的愿望再次落空。祥子在娶了虎妞后,為了生計,祥子便又干起了老本行,虎妞買了一輛“不吉利”的車,祥子也沒抱怨,勤勤懇懇地又干了起來。不料虎妞難產,大人連孩子一同命歸黃泉,為了葬虎妞,祥子賣了車。小福子表示愿意和祥子一起過,祥子去求曹先生,曹先生愿意幫他們,祥子開心的去找小福子,卻得知她吊死在白房子。祥子傷心欲絕,他什么都不期望了,什么都不想了,他就將就著活著吧,他已經不知道他活著是為了什么。祥子完了。
讀完后,合上書,不禁為祥子流下了同情的淚。祥子是老北京底層人士的一員,老實,勤懇,正直,又不抽煙喝酒,還不亂花錢,最重要的是祥子有志向,有目標,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祥子揮霍著自己的大好光陰來為事業拼搏。沒想到連老天都嫉妒了,將一次次的磨難強加在祥子身上。祥子不堪負重,在一次次的折磨下,終是沒保住他那顆淳樸善良的心,墮落在無人問津的陋巷。
祥子是多么好的一個人呢,可惜,那個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
駱駝祥子第三章讀后感600 駱駝祥子第三段讀后感5oo字篇三
祥子是一個杯具,他用盡了所有的力,也吃盡了所有的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我的夢想能夠放下一切!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斗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小說還細致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我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他懷有改善自我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盡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糊,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能夠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進取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揚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境,都能夠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愿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愿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我的車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可是是以自我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愿望。作品描述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我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后,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述了他對于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杯具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終也最終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
耍刺兒包含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我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此刻人還把自我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我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于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杯具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后,我從中了解到了在當時混亂的社會里,人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