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陸羽對茶文化的重大貢獻的認識實用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淺談陸羽對茶文化的重大貢獻的認識篇一
陸羽的《茶經》,是一部
關于
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學著作,又是茶文化的專著。《茶經》共十章,七千余言,分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一之源,概述中國茶的主要產地及土壤、氣侯等生長環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講當時制作、加工茶葉的工具;三之造,講茶的制作過程;四之器,講煮茶、飲茶器皿;五之煮,講煮茶的過程、技藝;六之飲,講飲茶的方法、茶品鑒賞;七之事,講中國飲茶的歷史;八之出,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產茶盛地,并品評其高下,記載了全國四十余州產茶情形,對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個州的產茶之地亦如實注出;九之略,是講飲茶器具何種情況應十分完備,何種情況省略何種:野外采薪煮茶,火爐、交床等不必講究;臨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
最后,陸羽逐主張要把以上各項內容用圖繪成畫幅,張陳于座隅,茶人們喝著茶,看著圖,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悅,這與端來一瓢一碗,幾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且不論陸羽對茶的自然科學原理論述,僅從茶文化學角度講,我們看到,陸羽確實開辟了一個新的文化領域。
第一, 《茶經》首次把飲茶當作一種藝術過程來看待,創造了從烤茶、選水、煮茗、列具、品飲這一套中國茶藝。我們把它稱之為“茶藝’’,不僅指技藝程式,而且因為它貫穿了一種美學意境和氛圍。
第二, 《茶經》首次把“精神”二字貫穿于茶事之中,強調茶人的品格和恩摁情操,把飲茶看作“精行儉德’’,進行自我修養,鍛煉志向、陶冶情操的方法。
第三,陸羽首次把我國儒、道、佛的思想文化與飲茶過程融為一體,首創中國茶道精神。這一點,在“茶之器”中反映十分突出,無論一只爐,一只釜,皆深寓我國傳統文化之精髓。這一點在第二編還要詳加論證。
由此看來,不能把《茶經》看作—般“茶學”,它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物質與精神的巧妙結合。
《茶經》問世,對中國的茶葉學、茶文化學,乃至整個中國飲食文化都產生巨大影響。這種作用,在唐朝當代即深為人們所注目,耿漳當時便斷定陸羽和他的著作將對后世產生長遠影響而稱他為茶仙。<新唐書》說:“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湯突間,祀為茶神”,>三卷,常見鬻茶邸燒瓦瓷為其形貌,置于灶釜上左右,為茶神。《茶錄》曾記載了一個故事,說唐代江南有一個驛館,其管理者自以為很會辦事,請太守去參觀。館中有酒庫,祀酒神,太守問酒神是誰,驛官說是杜康,太守說:“功有余乜”。又有一茶庫,也供一尊神,太守問:這又是何人?驛官說是陸鴻漸,“太守大喜”。宋代著名詩人梅堯臣評價說: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宋人陳師道為<茶經》作j寺稅: “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對及夷戎蠻狄,賓祀享,予陳于前。山澤城市,商賈以起家,誠有功于人者也。”
《茶經>問世,民間或官方都很重視,歷代一再刊行,宋代已有數種刻本。 《新唐書》、《讀書志》、《書錄解題》、髓志》、《通考》、《宋志>俱載之。《四庫全書》亦收入。
可考的本子有:宋《百川學海>本、明《百名家書》本、《格致叢書本>、《山庫雜志本》、《說郛》本、《唐宋叢書》本、《茶書全集本》、《呂氏十種本》、《五朝小說本》、《小史集雅本》、華氏刊本、孫大授本、清《學津討原》本、《唐人說薈》本、<
植物
名實錄考》本《漢唐地理書叢鈔》本、民國《湖北先正遺書》本等,近二十種。為《茶經》作序、跋的有:唐人皮日休,宋人陳師道,明人陳文燭、王寅、李維楨、張睿、童承敘、魯彭等。
《茶經》早已流傳到國外,尤其是日本,十分注意對陸羽《茶經》的研究。目前, 《茶經》已被譯成日、英、俄等國文字,傳布于世界各她。
陸羽的《茶經》,是對整個中唐以前唐代茶文化發展的總結。陸羽之后,唐人又發展了《茶經》的思想,如蘇庾曾著《十六湯品>,從煮茶的時間、器具、燃料等方面講如何保持茶湯的品質,補充了唐代茶藝的內容。唐人張又新曾著《煎茶水記》,對天下適于煎茶的江、泉、潭、湖、井的水質加以評定,列出天下二十名水序列。張又新聲稱他所列名水為陸羽生前親自鑒別口授。但實際上他的觀點常與陸羽相悖,故后人認為是假托羽名講他個人的主張。不過,張氏此作將茶與全國名水相聯系,引起茶人對自然山水的更大興趣,使山川、自然在更廣闊的'意義上與茶結合,進一步體現中國茶文化學中天、地、人的關系,還是有所貢獻的。在茶道思想方面,唐人劉貞亮總結的茶之“十德”;盧仝通過詩歌總結茶的精神作用……等等,都具有深刻的意義。此外,溫庭筠曾作《采茶錄》,雖僅
四百
字,但卻以詩人、藝術家的特有氣質,把煮茶時的火焰、聲音、湯色皆以形象的筆法再現,也是很有特點的作品。 至于唐人詩歌中有關茶的描寫便更多了。 總之,唐朝是中國茶文化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時期。s("content_relate");【淺談陸羽對茶文化的重大貢獻】相關文章:
1.
陸羽茶文化
2.茶文化的來源
3.茶文化的對聯
4.關于茶文化的心得
5.茶文化的簡史
6.茶文化的特性
7.淺談茶文化的旅游勝地
8.淺談德昂族茶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