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這首詩誰寫的精選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清明時節這首詩誰寫的篇一
杜牧的《清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時節這首古詩的賞析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清明時節
雨
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1、斷魂:形容凄迷哀傷的心情。
2、借問:請問。
3、遙指:遠遠地指著。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詩人。人們把他和杜甫并提,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老杜”。“小杜”有才華,有抱負,寫詩喜歡評今論古,抒發軍事、政治見解。他有不少描寫山水風光的小詩,名朗秀麗,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
愛
。①清明――我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斷魂――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③借部――請問。
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里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灑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天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
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
想象
。清明,是一個季節名,也是一個節日名。在古代的'這一天,往往合家團聚,上墳祭掃。“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寫景寫出了清明時節特有的氣候特點——陰沉沉,雨綿綿;又是抒情,暗示了主人公杜牧思鄉、懷舊,苦悶、纏綿的心情。“行人”,是指出門在外的人,也就是抒情的對象杜牧。他一邊匆匆忙忙趕路,耳聞人家歡聚之聲,目睹墳上祭掃之景,難禁愁思萬千:人生苦短,別離何長?身在異地,家在何方?自然就“欲斷魂”了。“魂”,這里指精神、情緒;“欲斷魂”,是說歸思強烈、愁苦不堪,難以自持。這是直接抒情。
古人認為,酒能消愁解悶、溫暖身心,所以就“借問酒家何處有”,再次暗示抒情主人公杜牧沮喪、愁悶到了極點,希望能夠“暫憑杯酒長精神”。可就在這“牧童遙指杳花村”的一瞬間,詩人好像忽然發現了“新大陸”;這里沒有陰沉沉的天,沒有料峭的寒風,沒有愁眉苦瞼;這里有的是淳樸、天真、無憂無慮的童心,有的是清新、溫馨、賞心悅目的杏花。濃濃的離愁思緒消失了,淡淡的喜悅爬上了心頭。
由此可見,杜牧的這首《清明》詩雖然短,可意蘊卻非常豐富,而且漾起了感情的漣漪。使讀者如含橄欖,興味深長。有人嫌這首詩《清明》太羅嗦,把它改成了五言:“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其實,這樣一改,于是少了幾個,短則短矣,可是那纏綿,那婉轉,那凄惶,那頓悟,都蕩然無存了。不信?你自己用心讀讀看。
s("content_relate");【清明時節這首古詩的賞析】相關文章:
1.
清明時節的古詩賞析
2.清明這首詩的賞析
3.生活這首歌作文
4.正月十五夜燈這首詩的賞析
5.《池上·小娃撐小艇》這首詩的賞析
6.立春偶成這首詩帶賞析
7.我愛唱這首歌作文
8.當我唱起這首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