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詩《山行》說課稿 山行的說課精選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古詩《山行》說課稿 山行的說課篇一
《山行》是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金秋時節”中《古詩三首》的第一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本節課依據學生知識水平,單元主題以及課標對中段學生學習古詩的要求,特制訂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會認“徑、斜”2個生字,會寫“寒、徑”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課文插圖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路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基于新課程標準中“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誦讀詩歌、想象畫面、句子訓練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這樣教學,符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古詩,而且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因此,讓學生反復誦讀,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字詞的理解,圖文結圖聯系生活實際。
1、激趣導入,檢查預習
課伊開始,我讓學生用四字詞語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然后自然的導入本節課也要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古詩,《山行》,并猜測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接著檢查孩子的預習情況:1、讀詩字音準確,節奏正確。2、四個生字的書寫情況重點指導“霜”的寫法。3、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本單元教材編寫的重點就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寒山、石徑、坐、紅于等并讓孩子講講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這樣學生有法可依,為理解古詩做好了準備。
2、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在古詩學習中,吟誦是一個重點,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初讀我的要求是學生能讀準字音,讀流利,有一定的節奏。再讀想象,體會情感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朱光潛也說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簡稱情,意象即是景。當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意境。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讓學生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導,從而讓學生悟出詩的意境。最后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關注課下注釋、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并小結:我們運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把看似難懂的古詩變成我們自己的語言,以后學習其它古詩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
3、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為了梳理課堂所得,加深學生記憶,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我設計了以下作業。1、寫:默寫古詩《山行》(必做)2、畫:畫一副畫,畫出秋天的美景,在圖畫中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選做)。3、找:另找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必做)
4、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我的板書簡潔、重點突出,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古詩《山行》說課稿 山行的說課篇二
杜牧的《山行》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山行》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1.話激趣,營造氣氛。
2.握方法,主動學習。
3.味想象,欣賞意境。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秋天已經悄悄得來到了我們身邊,睜開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播放課件)
生交流。
師小結:秋天,天藍得像藍寶石一樣透亮,讓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態。樹葉呢,有的黃了,像綴滿了金子,有的紅了,紅得像火一樣,有的仍舊青翠,顯得很頑強??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詩人們為秋天寫下了許多美妙的詩篇,今天,我們學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書:山行,讀題,猜猜山行的意思。釋題:在山上行走。
2.簡介作者: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說)
2、出示學習指導:
①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②動一動:運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
③想一想:詩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請畫出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學古詩。(給予一定的時間)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了解。
(2)合作學習,完成自學的任務。
(3)自學反饋,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
第五步、感知詩意,體會詩境
1、詩人杜牧僅用了28個字,就描繪出了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這么多美景!你們還想讀一讀嗎?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吧!隨范讀跟讀古詩
(出示圖片,出示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深秋,詩人杜牧坐著的馬車慢慢駛來??此時,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①時值深秋,陣陣秋風向你吹來,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樣?站在山坡上的你會有何感受?詩人用哪個字準確地寫出了這種感受?
(深秋,天氣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所以稱“寒山”。)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條石頭鋪的小路。(理解“石徑”:石頭小路。)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路呢?(借助課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時仰望藍天,是什么感覺?感覺白云怎么樣?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樣嗎?出示插圖)
④讀讀這兩句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⑤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兩句詩。
誰愿意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你對詩句的感悟?
(2)出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①美麗的秋景讓人陶醉,詩人也不得不停車駐足觀看。詩人看到了怎樣的美景?②二月花是什么季節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樣?(欣賞春天的花的圖片)
③春花是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么美的春花卻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欣賞秋天的紅葉的圖片)
同學們,欣賞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讀后兩句)
④理解重點字的含義
愛:舍不得。
坐:因為。
⑤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兩行詩的意思嗎?
⑥“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一讀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1)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
(2)配樂朗讀。(創設詩情畫意)
(3)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第七步、小結延伸:
1、試著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結: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云、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