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成語故事(5)
晉文公成語故事(5)
唇亡齒寒
【典出】《左傳》: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其虞虢之謂也?!?/p>
【故事】“唇亡齒寒”,是由晉國“假虞伐虢”,一寓“借途滅敵”,一寓“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位于晉國南部的兩個國家,一個是虞國,一個是虢國。這兩個國家,可謂表里相鄰,存亡休戚相關,是相輔相依、相輔相存的兩個小國,存則俱存,亡則俱亡。
晉國有兩個賢臣,虞國也有兩個賢臣。晉國的兩個賢臣是荀息和里克。虞國的兩個賢臣是宮之奇和百里奚。晉獻公早期是個懷有大志、決心興晉的國君;虞公卻是個目光短淺、喜歡貪占小便宜的昏君,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國,給虞公送去千里馬和名貴的玉璧。他說:“虢國老侵犯我們晉國,我們晉國決定興兵伐虢。貴國可不可以借我們一條道兒讓我們過去?!庇莨活櫷嬷耔岛颓Ю锺R,心不在焉地說:“可以,可以!”宮之奇攔住虞公的話說:“不行,不行,那可不行,虢國跟咱們虞國挨得那么近,好像嘴唇和牙齒一樣。唇亡則齒寒呀,就因為兩個小國相幫相助,還不至于給人家滅了,萬一虢國給人家滅了,虞國一定也保不住?!庇莨f:“人家晉國是大國強國,又送來無價之寶跟咱們交好,難道咱們連一條道兒都舍不得讓人家走一走?再說晉國同虢國比較,一個是大國,一個是小國,一個是強國,一個是弱國。我們和晉國交好,是得了一大一強,丟了一弱一小,有什么不好的呢?”宮之奇無可奈何地說:“這下虞國完了!”他回到家里,啥話也沒說,就帶著一家老小逃出了虞國。而百里奚也輾轉到了秦國,為秦穆公做了相國。
這就是成語“唇亡齒寒”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