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狗坐轎子,不識抬舉](http://www.zixueku.com/skin/peitu/xiezuo/xinzuo-06.jpg)
小編是地道的襄陽人,從小最愛聽老一輩講各種離奇的民間故事。最近網上熱議河南“狗咬人”的事件,小編不敢妄加評價,就給大家說一段“黃狗坐轎”的典故。話說宋朝的時候,某一年襄陽大旱,田地龜裂,河堰干涸,莊稼枯死,顆粒無收。老百姓忍饑挨餓,官老爺們高高在上,只顧著歌舞升平,無視百姓疾苦,讓百姓們怨聲載道。當時,朝廷新派來一個知府來襄陽上任,剛到地界,不想著救濟百姓,只顧著耀武揚威,坐著八抬大轎,在襄陽城大街小巷巡查擺譜。前面是衙役們鳴鑼開道,后面抬的是州、縣送的豬、羊、雞、鴨、魚等禮物,知府坐著八抬大轎走在中間,排了長長的一串。老百姓見了,個個敢怒不敢言,恨得咬牙切齒,心里罵道:又來了一個狗官!話說襄陽城西的檀溪,住著一個名叫羅二娃的年輕人。見此情景,肺都氣炸了。暗地里約了幾個相好的小伙子在一起商量,想了一個治知府的好主意,當晚大家分頭進行準備。第二天上午,知府的八抬大轎又上街了。羅二娃他們也抬著一乘大轎,幾個小伙子敲鑼打鼓,后面跟著許多拿斗笠、雨傘的老人和小孩,緊緊地跟在知府大人的人馬后面。圍觀的百姓發現,這乘轎子里坐的不是什么官,而是一只大黃狗。黃狗被鑼鼓喧天和前呼后擁的場面嚇壞了,嚇得連蹦帶跳,在轎里如坐針氈,沒休沒止地大聲吠叫。看熱鬧的人們,個個捧腹大笑,人人前仰后合。坐在八抬大轎里的知府見了,十分惱火,把衙役喊來詢問。衙役們慌忙回答說:“稟大人,聽說他們是……是求雨的。”知府強壓內心的火氣說:“他們求雨,為什么跟著我的轎子后面?”“回大人,他們說是托你的洪福!”“混賬話!求雨怎么會托我的福呢?”知府聽了,氣得臉都發紫了。衙役狗腿子也嚇得直打哆嗦。知府眉頭一皺,傳下話來:“改道,本府從小街小巷走,不和他們一般見識。”知府的人馬剛拐進一個小巷子,羅二娃抬著大黃狗緊隨其后,也進了小巷子。人們一看,更加捧腹大笑,紛紛跟著后面看熱鬧,排出一條長蛇隊,比知府之前的場面可熱鬧多了。到了第二天,知府又坐著八抬大轎上街了。羅張二娃抬著黃狗跟在知府大人的轎后游街“求雨”的事也一傳十,十傳百,城里城外的都知道了。大家都覺得稀奇,攜家帶口進了襄陽城來看熱鬧,還沒到中午,滿大街已經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比逢年過節還要熱鬧。為了避免惹麻煩,大家都口口聲聲說是來給知府大人捧場,可個個心里如同明鏡一般,完全是為了來看黃狗坐轎。知府夸官游街在前,羅二娃他們抬著黃狗跟在知府大人轎后“求雨”。知府氣得七竅生煙,再也憋不住氣了,當即傳下令來,叫差役們把羅二娃一等人抓起來關進大牢。襄陽的老百姓義憤填膺,聯名具狀,將此事狀告到開封府包拯包大人那里。包公接狀一看大怒,下令傳襄陽知府和羅二娃上堂審問。包公先問襄陽知府,為何捉拿羅二娃?知府忙答道:“襄陽刁民羅二娃,蔑視朝廷命官,以抬狗求雨為名侮辱本府。”包公點點頭,又問羅二娃,為什么要抬狗跟在知府的后面。羅二娃答說:“我們襄陽連續三年大旱,河干地裂,顆粒無收。百姓盼天下雨,我們抬狗求雨又有什么罪?”包公聽后,微微思忖了一會兒,而后把驚堂木一拍,厲聲斥責襄陽知府:“朝廷命你到襄陽救災撫民,你不但不身體力行,反而大肆炫耀,揮霍浪費。百姓如此困苦,你在轎子里坐得穩嗎?真還不如一條狗!”襄陽知府嚇得連連磕頭,請包公恕罪,包公也不理會他,將他暫時收押。寫了一份奏折,歷訴了襄陽知府的罪狀,呈送給了皇帝,而后宣布羅二娃無罪釋放,返回襄陽。從此,“狗坐轎子,不識抬舉”就成了襄陽人的口頭語,諷刺了那些不理解,不珍視別人好意的人,同時暗喻那些不顧百姓死活,只想著自己作威作福的狗官。故事講完了,再把話題說回最開始的“惡狗傷人”,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有些人仗著自己有權勢,一時囂張,然而別看你今天鬧得歡,明天叫你拉清單,早晚躲不了正義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