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個藍天的背后的故事
2023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2天,同比2023年增加6天,無重污染天氣,評價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均達標。
秦蒸 攝01
強化組織攻堅
2023年,我市調度各區制定并實施“一區一策”,市政府督查室開展專項督導,強力推動大氣污染系統治理。市級有關部門強化對本行業、本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導,首次聯合印發加強露天焚燒整治工作的通知,并由市級生態環境、住建、城市管理和農業等組成跨部門的5個綜合督導幫扶組,形成合力督促強化攻堅。市生態環境局對重點區以專題會、片區會、培訓會和現場調研等形式進行調度指導,督促重點問題整改,切實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動態管理空氣質量、目標任務、資金項目、督查問題“四張清單”,及時跟蹤、提醒、檢查各區縣目標任務推進情況,并按月調度、定期通報,推動區縣全力爭搶每一個藍天。各區縣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和績效目標考核重點內容,層層分解任務并抓好措施落實。
張樺 攝02
狠抓工程減排
2023年,我市分解下達52條2000余項推動污染源減排工程措施任務,以老舊車淘汰和純電動車推廣、揮發性有機物和工業爐窯深度治理、施工揚塵監管、餐飲油煙和露天焚燒管控等為重點,爭取中央、市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約2.1億余元,鼓勵企業深度治理,從源頭改善空氣質量。其中淘汰老舊車8.4萬輛、推廣純電動車8.5萬輛、查處超標車輛和冒黑煙車輛2.7萬輛,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重點企業深度治理、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和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等102家,完成中小微企業整治1900余家,督促669家重點排污企業穩定達標運行,創建和鞏固示范工地(道路)860余處,主城區主要道路機掃率穩定保持90%以上,新增高污染燃料禁燃區17平方公里,抽測工業企業、餐飲業等5000余家,制止露天焚燒、整治露天燒烤9000余處。
陳勇 攝03
科學精準幫扶
印發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方案,緊緊依靠大數據、高精尖監測設備、智能識別監控等技術手段和專業技術力量,合力精準攻堅。春季組織36個強化幫扶組實施為期2個月不間斷的跨區交叉檢查,冬季5個市級部門組成的綜合督導幫扶組圍繞突出問題進行工作指導,3個督導幫扶組365天全年無休對重點區域各區開展常態化專業幫扶,現場指導企業2300余家次,幫扶解決問題5600余個。發出市級空氣污染應對工作預警9次,發放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告知書4萬余份,人工增雨175次,通報曝光大氣污染重點問題130余個。通過激光雷達掃描、走航監測等技術巡查106次,發現污染高值區156個;利用高空瞭望系統發現露天焚燒、揚塵污染1.3萬余個,大氣信息系統發送錯峰生產信息307萬余條。組織2支專家隊伍對污染成因典型的區域進行駐點跟蹤技術指導。此外,與四川聯合修訂并發布《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3次召開川渝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視頻會,合力開展大氣污染攻堅。
2023年,我市將繼續堅持以“中心城區主要控制臭氧,主城新區協同控制臭氧和細顆粒物,兩群協同控制細顆粒物”的思路,以“源頭減污、工程減排、川渝聯動”為抓手,強化PM2.5與臭氧管控相協同、減污降碳相協同,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加強示范工地創建和智能監管,推動生活污染管控精細化,深化區域聯防聯控和科技助力控污,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個標志性戰役,持續改善城鄉空氣質量,確保我市空氣質量繼續保持達標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