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小學寓言故事,其中包含的道理,如今還有很多人都不懂
在校園時期,尤其是小學時候,相信不少同學對于語文,并沒有多大好感,在他們眼里,語文是枯燥的學科,不僅要寫作文,還要背誦,不過,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它們教會了我們很多的道理,雖然已經長大,但還是挺受用的,不過,筆者今天要說的6個小學寓言故事,其中包含的道理,如今還有很多人都不懂。
1、《小貓種魚》
農民把玉米、花生種在土地,到了秋天,收獲了很多玉米和花生,小貓看到了,把小魚也種在地里,想著也能收獲很多小魚,結果魚只剩下骨頭。小時候,我們覺得小貓很傻、很笨,但是,如今很多人都不懂其中包含的道理,事情不是做了就會成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生搬硬套,要講究對的方法。
2、《負荊請罪》
廉頗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從那以后,將軍和宰相一起保衛國家。小時候,我們看到了廉頗的知錯能改,藺相如的大局觀,可是如今呢,我們成大成人,當站的位置高了,有時候會放不下高傲,在出錯后總找理由,不愿低頭認錯,只是簡單的認錯,但很多人把最簡單的道理都忘了。
3、《刻舟求劍》
一個人在坐船,不小心把劍掉進江里,于是在船上刻下記號,在船停靠后,再下水撈劍,卻怎么都找不到。小時候的我們,都會笑話坐船人是一個大傻瓜,劍已經離船很遠了,不可能找到的,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有的人還是不懂,有些人已經離開了你,但你還在幻想對方會回來,不也是在“刻舟求劍”嗎?
4、《掩耳盜鈴》
一個人想把大鐘打碎偷走,在敲打大鐘時發出很大聲音,于是他把耳朵捂住,發現聽不見聲音,心想著別人也聽不見,最后他被人們捉住。小時候,我們覺得這很好笑,怎么會有這樣的人?在長大后,有時候我們孤注一擲,去做一件錯事時,還怪別人不能理解你,這樣的話,不是也在“掩耳盜鈴”嗎?
5、《守株待兔》
有一個農民,一天在田地干活,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樹樁,農民嘗到甜頭,于是日夜守在樹樁,想著有其他兔子會來撞樹,但這是不可能的,他也被別人恥笑。如今很多人,同樣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想努力,不想做事,只想著有意外的收獲,坐享其成,可想而知,還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僥幸心理。
6、《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失去了羊,趕緊修補圍欄的漏洞,一切都還不晚,小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長大之后,怎么還有人還不懂這樣的道理?一旦犯錯了,有的人就會一直消極,沉浸在過去的痛苦里面,其實,如果改過了,雖說不能挽回失去的東西,但及時停止錯誤,也不算晚。
這6個小學寓言故事,其中包含的道理,如今還有很多人都不懂,這些寓言故事,早早出現在小學階段,說明在小學時,就應該學會理解和明白一些道理,可惜的是,原本在小時候,已經明白的道理,在長大之后,卻都忘記了,其實,還有很多小學寓言故事,包含了太多的道理,值得我們回味,當你真的理解,也許就不會走太多彎路。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