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叔講故事】成語故事都是4個字嗎?不一定哦
故事簡介
有個叫張三的人因為賣古董發了一筆三百兩的大財,雖然心里很高興,但是他覺得金錢來之不易,所以總擔心會被別人偷走。
于是他就開始想辦法把錢給藏起來,可是他總不放心,藏在柜里不行,藏在米缸不行,埋在地里也不行……
在各種辦法都嘗試了一遍之后,他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在紙上寫下“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想而知當然被人發現了,王二拿走錢之后也留下了一張紙條......
凱叔365夜知識小課堂
1
百科知識:
①夜壺:又稱“便壺”,是過去男人在冬天夜晚接小便的器具,因多在夜間使用,所以就把尿壺文雅地稱為夜壺了。
②古董:是被人所珍視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珍奇物品,具有收藏價值。在這上面沉積著無數的歷史、文化、社會信息,而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無法取代的。 因為古董可以作為一種玩物,所以后來我們也稱之為“古玩”。
③銀錠(dìng)子: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始自漢代,其后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國家法定銀錠貨幣。至清,始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重量不等,因以“兩”為主要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兩。
2
語文知識:
①門閂( shuān):指門關上后,插在門內使門推不開的滑動插銷,多為木棍或鐵棍。
②大汗淋漓( lín lí):形容因運動或體力勞動等導致渾身出了很多汗。
③擠眉弄眼:用眉眼傳情與示意;或者暗指嘲諷。出自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舟。”
④心急如焚( fén):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要看個十分飽。”金圣嘆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⑤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孩子能獲得什么
1
了解成語的結構體系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多為詞組或短句,每個成語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我們比較常見的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例如今天講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就是7字成語;“鑿壁偷光”、“為虎作倀”、“伯樂相馬”為四字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就是分為兩部分,中間逗號隔開的成語。這些故事在《凱叔365夜》里都有講過,喜歡都可以搜索收聽。
2
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喜歡多此一舉,自作聰明,關鍵還認為是對的。其實不僅沒有什么益處,反而容易起副作用。
就像故事中的張三在嘗試各種辦法之后,最終選擇把三百兩藏在了槐樹下,仍覺得不安全的他,就自作聰明的把“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字條貼在了錢的所藏之處,結果錢卻被隔壁王二拿走了。
而王二拿走錢之后怕被吃官司,也自作聰明的留下“隔壁王二不曾偷”的字條。當然,很快大家都知道是王二拿走了張三的錢,結果也吃上了官司。
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有時候越想掩蓋一些事兒,就越容易暴露。
今日推薦
點擊圖片收聽故事!
《一口袋的吻》: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點擊圖片收聽!
《貓村狂想曲》:一場神奇的貓咪冒險故事即將開始,孩子們,準備好了嗎?一起來場奇妙的冒險之旅吧!
?點這里?
進入預售通道
5.7提示1:你聽過的唐詩宋詞,都能在這里找到根
5.8提示2:聽了這個專欄,孩子文言詞匯猛增2000
5.9提示3:你能和孩子玩起來的國學游戲
--------End---------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凱叔講故事APP體驗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