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成語故事(43)“兇”孩子狼子野心神箭手百步穿楊(下)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上回說到,“狼娃子”斗越椒趁著楚莊王外出征戰之際,幽殺蒍賈,盡起本族之兵發動叛亂。消息傳出,舉國震動。早有細作飛報楚莊王。莊王一聽,大驚失色,星夜兼程回國平亂。
此時,驕橫兇悍志在必得的斗越椒已在烝野嚴陣以待,即將發起致命一擊。而楚軍作戰歸來,歸路被截,已是疲憊之師。
楚莊王萬般無奈,提出用三代國君的子孫作為人質與斗越椒講和。但是野心勃勃的斗越椒垂涎的是楚君之位,而且覺得勝券在握,因此斷然拒絕。
困獸猶斗。楚莊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和中國古代“戰斗民族”的優秀代表,也絕非善類。既然談不攏,那只好戰場上決勝負。
沒辦法,感情破裂了。
(二)一語成讖,若敖氏滅族
公元前605年7月戊戌日,楚莊王和斗越椒在皋滸擺開戰場。戰斗開始,斗越椒勇不可當,張弓搭箭直取楚王。弓弦響處,箭如流星,破空而來,飛過車轅、穿過鼓架,打在丁寧(銅鉦)之上。左右大駭,急架車蓋遮住莊王。此時,斗越椒又一箭飛至,越過車轅,硬生生穿透了車蓋。
楚軍見此情形十分恐懼,開始退卻。楚莊王見勢不妙,再也不“裝”英勇無畏了,命令全軍撤退,另作計較。
曹劌說:“夫戰,勇氣也。”還有一句成語叫“兵敗如山倒”,都說明了士氣對作戰勝敗的重要性。楚莊王久經沙場,自然明白軍心穩定的重要性。因此從戰場退下不久,他就派出手下到處嚷嚷說:“大伙看斗越椒的箭很特別是吧?那是當年先君文王進攻息國時得到的,一共有三只,被斗越椒偷走了兩只,現在他都用完了,因此他沒什么可怕的了。”楚軍一聽,雖然心里還有點疑慮和恐懼,但還是慢慢穩定了下來。
楚莊王見“穩軍計”成功,隨即擊鼓進軍。在能征慣戰的楚軍面前,斗越椒的家族之兵畢竟稍遜一籌,很快支撐不住,被楚軍盡數消滅。眼看大勢已去,斗越椒的兒子斗賁皇狼狽逃出戰場,投奔晉國,后被晉任為大夫,采邑于苗,這就是后來的苗賁皇,是晉國八大賢臣之一。
叛亂平定,楚莊王一不做二不休,將長期在楚國政壇呼風喚雨的若敖氏家族屠戮殆盡。至此,斗子文的預言幾乎全部應驗。斗越椒的野心換來的不過是一段鮮血寫成的家族血淚史。
也許,老天爺也不忍把事做得太絕,從此再難以鼓勵人心向善。所以在這場血色悲劇中,插入了一抹暖色——
在斗越椒陰謀叛亂之前,子文的孫子箴尹(楚國官名,主規諫)克黃出使齊國。齊楚兩國山高水長,當時交通和通訊工具又極其原始落后,所以等克黃出使歸來走到宋國時,才得知家族的悲慘遭遇。
報信人勸他說:“你回去就是一個死,趕快流亡吧。”克黃說:“我是楚國的官員,背棄了國君,誰會接納我呢?國君就是上天,難道上天可以逃避開嗎?”
于是,克黃毅然回國復命,隨后投案自首。消息傳到楚莊王處,莊王想起子文在世時治理楚國的功績,決定網開一面說:“子文如果沒有了后代,拿什么勸人行善?”莊王于是讓克黃官復原職,并把他的名字改為“生”。
(三)“終結者”養由基一箭成名
平叛獲勝,除了楚莊王的正確領導外,還與一個人息息相關。
古人云,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在穩定了軍心后,楚莊王開始物色斗越椒的克星。傳說中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的神射手、“終結者”養由基將軍閃亮登場。
需要說明的是,養由基確有其人,而且是貨真價實的神射手。《戰國策·西周策》記載,養由基善于射箭,距離柳葉百步開外,百發百中。《呂氏春秋·精通》記載,有一次養由基箭射兕獸,卻射中了石頭,連箭羽都鉆進了石頭中。而類似的神技,幾百年后才重現江湖。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塞下曲》
另據《淮南子·說山訓》記載,養由基的箭法之高超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楚王有一只白猿十分機靈,楚王用弓箭射他,白猿伸手接箭,嬉笑自如。但當楚王命令養由基試射時,白猿預感后死期來臨,抱著柱子哭了起來。養由基一箭發出,白猿應聲落地。
再說楚王為了盡快平定斗越椒之亂,派人貼出招賢榜說,如有勝斗越椒者,即為令尹。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養由基慨然揭榜,與斗越椒戰場對射比箭,斗越椒三箭落空,養由基兩箭虛發,最后一箭定乾坤,射殺斗越椒。
在《東周列國志》和部分文藝作品中,該故事寫得活靈活現,跌宕起伏。這些當是小說家言,與真實的歷史相距較遠。至于養由基的結局,現在更是不見于正史,《東周列國志》說他后來中了吳國軍隊的埋伏,萬箭穿心而死。
“善戰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這也許是大多數將軍的宿命吧。
還有,在史書記載中,養由基一箭成名,是在公元前575年6月晉楚鄢陵之戰中。
《左傳》說,鄢陵之戰前,養由基與潘尫(wang)之子潘黨曾互不服氣比試箭法,兩人將皮甲重疊在一起,再后退幾步開弓放箭,竟然將七層皮甲射穿。兩人很得意,拿著皮甲給楚共王看,結果被楚王咒罵了一頓。
作戰開始后,夢中射月的晉軍將領呂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王大怒,叫來養由基給他兩支箭,讓他射殺呂锜為自己復仇。養由基不負使命,一箭射中呂锜的脖子,呂锜伏在弓套上死去。養由基拿著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復命,從此養由基名震楚國。
此役,晉軍一度將楚軍逼到險阻地帶,楚國將領叔山冉對養由基說:“雖然國君有命令,但是為了國家,您一定要射箭。”養由基于是射擊晉軍,箭無虛發,他認準的射擊目標都被射死。與此同時,叔山冉抓起晉兵奮力一扔,一下砸中晉人戰車,折斷了車前的橫木,晉國士兵大駭,停止了進攻,楚軍逃過了滅頂之災。
國學經典欣賞:
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戚,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于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及令尹子文卒,斗般為令尹,子越為司馬,蒍賈為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司馬。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轑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焉,弗受,師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于皋滸。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著于丁寧。又射汰輈,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于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左傳·宣公四年傳》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