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臺州大叔VS大連大媽,神話故事暗藏毒刺,如何化解?
原標題:臺州大叔VS大連大媽,神話故事暗藏毒刺,如何化解?
文丨郭小興 編輯丨百進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好吧,又一個股票被遺忘了N年、找回后1萬元已經變成50萬元、暴賺49倍的故事。
上一回,是說一大連大媽,2023年4月去銷戶時,發現2008年買入長春高新的5萬元,竟然已經變成500多萬元后,激動得雙腿直打哆嗦,幸虧一旁的證券公司員工扶得及時。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
彼時,長春高新已從2023年5月以前長達20多年的100元/股(前復權,下同)以下,在2023年7月、2023年1月來到了500元/股高位,并開始震蕩整理到了450元/股上下。
大連大媽的“神話”故事盛傳一時之后,長春高新又在一個來月的時間里,陡峭地拉到了2023年5月的521.40元/股。
創下這個歷史新高以后,就再也沒有客氣過,下行的態勢顯得飛流直下,吃相變得十分難看。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飛快地在2023年4月觸及了130.86元/股區間低點,跌幅高達70%,可謂腰斬之后再腰斬。直到最近的10月14日,股價還在200元/股以下。
這期間,又是無數的韭菜,倒在了“血泊”之中。最為典型的,是“寒月霖楓”,短短3個月時間里,不僅吐掉了浮盈150萬元,虧掉了本金100來萬元,還在銀行欠下了一大筆債,可每個月的工資,卻只有6000多元。
這一回,是浙江臺州交通廣播的一則報道,主角是村民陳師傅,把自己的股票賬戶生生地遺忘了15年。事由是銀行工作人員在排查賬戶時發現他的賬戶信息非常老舊,投資又有大比例盈利,因此推斷陳師傅應該是把這個賬戶給遺忘了。
至于“陳師傅究竟是誰,具體哪里人氏,為何作為村民卻能在15年前買入股票,買入后為何還會忘得一干二凈”這些新聞要素,則是絲毫沒有涉及。
是臺州交通臺作為新聞機構卻不懂新聞,還是另有隱情?
《正經社》分析師粗略推算,15年前應該是2007年,大盤撞出6124點天坑后,至今還在進行3000點保衛戰。
在頭條號上發布上述質疑之后,《正經社》分析師很快注意到,報道這個故事的媒體為數不少,但確是版本各異,漏洞百出:
1、其他媒體的報道中,主角明確到了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稱呼變成了“陳先生”;
2、開戶時間明確到了“2008年9月”,也就是說,遺忘賬戶的時間從15年變成了14年;
3、開戶地明確到了浙商證券天臺營業部,發現這個奇跡、勤勉盡責地找到陳先生的人士,也就從臺州交通廣播口中的銀行工作人員,變成了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
4、按照報道所稱,券商每年都要對賬戶情況,比如合規管理有效性、反洗錢、適當性管理等工作進行排查,何以長達14年或15年后才發現陳先生的賬戶“問題”?
不過,正叔認為:
如果最終證實類似“神話”,只是為了吸引散戶入場、充當接盤俠的虛構故事,那么,個中性質的惡劣,跟詐騙并無二致,由此受損的投資者,完全可以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責任。
如果上述故事中的大媽大叔都真實存在,那就是再次說明,對于普通散戶而言,如果用來炒股的是家里的閑錢,即使全部賠了也不影響生活,又在低點買到了優質股票,長期淡定地穩穩持有,賺錢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試想,如果他們投入股市的錢,是支撐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還在各種誘惑之下加了杠桿,他們還有把這筆投資淡定地持有或者遺忘這么久的可能性嗎?
又或者,他們當初買入的是中國石油、樂視網、暴風科技之類股票,10年20年下來,能賺到的,又會是多少?
把這些問題都想明白了,應對市場上不時冒出的神話故事的方法與智慧,也就不愁難以擁有了。【《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