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的差生-中國新傳說
我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家鄉中學任教,擔任初二(3)班的班主任。
開學后不久的一天,有一名學生從市重點中學轉到我教的那個班。原因是學習成績太差,父母擔心他留在重點中學跟不上,心理上也會有壓力,所以讓孩子留了一級轉到我們學校。
他的家離學校很遠,所以只有住校。一切安排妥當后,我帶著孩子來到辦公室,讓他填一份《學生情況登記表》。填好后,我拿起來看了看,發現一個很少見的情況:孩子的名字叫劉小鑫,而他的父母卻分別是姓歐陽和李,一家人竟然有三個不同的姓。
正當我想問他原因時,卻發現他神態木然地看著我,絲毫沒有一般孩子的那種靈氣。我翻了翻他以往的成績單,成績很差,及格的都很少,也不知他當初是怎么考上重點中學的。
我深深地嘆了口氣,這下我們班的平均分又要因為他而下降了。要知道,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班級學科平均成績在年級中的排名是很重要的,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一名差生,我再也沒有了解他的興趣。
一個星期后,和他同宿舍的幾名學生對我說:“老師,劉小鑫從來都不笑,也不和我們一起玩,天天冷著個臉,讓人看著感覺很難過,好像誰欠他錢沒還似的!”
聽完孩子們的話,我將劉小鑫叫到辦公室,勸他不要因為從重點中學轉到普通中學而感到自卑,要知道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在普通中學也一樣有考上名牌大學的希望。
劉小鑫聽完后,眼淚汪汪地看著我說道:“老師,我知道,我會努力的!但有些課程的進度實在跟不上,初一時落下太多。”
我說:“那你看這樣行嗎?以后每天晚自修結束后,你到我宿舍里來,我幫你補習功課好不好?”
劉小鑫點了點頭說:“好的,謝謝老師!”
雖然我是教英語的,但劉小鑫其他課程不懂的地方,我也會積極輔導。一個學期結束后,劉小鑫的成績雖然沒有太大的提高,但也不至于墊底,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春節過后,新學期開始了,學生們紛紛到學校報到。看到劉小鑫,我摸了摸他烏黑的頭發說道:“今年我再輔導你一個學期,爭取考進前10名!”
令我沒想到的是,劉小鑫竟然笑了,很自然地笑了,說:“老師,不用了,去年耽誤了您很多時間,今年我自己會努力的,有不懂的地方我會問您和其他老師的!”
看著劉小鑫臉上流露出的笑容,我知道他一定是因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受到了家人的表揚。
時間過得很快,在初二年級最后一次考試中,劉小鑫終于考進了班級前10名。
家長會上,他的母親找到了我:“李老師,謝謝您,謝謝您挽救了我的孩子!”
我笑著說:“不用謝,教書是我的本職工作,主要還是您的孩子聰明,要不然,我花再多的工夫也是白搭!”
“不是這樣,老師,有些情況您不知道。”劉小鑫的母親突然哭了,“其實,在這之前我也不知道,這還多虧了您!”
看著學生家長哭得淚流滿面,我心中一陣疑惑,難道這其中還有什么隱情?聽了劉小鑫母親的敘述,我終于得到了答案。
劉小鑫的親身父親在他8歲的時候,因車禍意外身亡。母親在這之后不久便改嫁他人,一方面是因為家中貧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母親不想孩子早早的失去父愛。可誰想到,8歲的劉小鑫特別記事,他永遠也忘不了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于車禍。雖然繼父對他很好,將他視為己出,但劉小鑫還是從心底里拒絕他。在學校,劉小鑫也因為有個繼父而被同學恥笑,因為孩子們都相信,沒有爸爸的孩子是很痛苦的,有繼父的孩子更是苦不堪言。
漸漸地劉小鑫失去了往日活潑可愛的本性,整日沉默寡言不茍言笑,成績也越來越差。母親能做的只有安慰他,別無他法,對于一個從小失去父親的孩子,母親不忍心厲聲責罵。后來在小學升初中時,繼父找人托關系,花了一大筆錢才令他進了重點中學。誰想到,他初中兩年每次考試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叫他留級轉學。
然而在轉學后不久,母親發現他變了,變得熱愛學習,喜歡和同學交往,又變成一個積極上進的好孩子。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在家中看電視的他突然笑了,笑得很開心。母親驚訝地看著他,要知道,孩子已經幾年沒笑過了。于是母親乘機和他聊了起來,并談及在學校里學習生活的情況。
當母親旁敲側擊地問他為何比以前喜歡學習時,劉小鑫突然冒出一句話:“媽媽,你知道嗎?李老師是第一個沒有問我們一家三口為什么是三個姓的老師,所以我特別喜歡李老師上的課!”
母親恍然大悟,原來這么多年來壓抑孩子的只是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
聽完劉小鑫母親的敘述,我極為震撼。沒想到老師的一句話,竟能在孩子的心中產生如此巨大的陰影和不良后果。而當初我之所以沒有問他這個問題,只是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太差,沒有絲毫功勞可言。
暑假過后,劉小鑫升入初三,我沒有跟班,還是教初二。為此,我特地向他的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打了個招呼,請他們不要過問學生的私事,特別像劉小鑫這種情況,有問題可以先和學生家長溝通,畢竟他們只是孩子。
一年后,劉小鑫考入了市重點中學高中部。開學前,我特地到他家里詢問他上的是哪個班,好暗自跟他的新老師打個招呼。
“李老師,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我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長大了,知道以后該怎么做。”劉小鑫笑著對我說。
看著個頭馬上就要超過我的劉小鑫,我欣慰地笑了,沒有追問他是怎么知道我暗地里幫他的事情。因為我從他身上學會了不要過問別人的隱私,尤其是自己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