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退學與你無關-成長視窗
選擇以什么樣的態度度過大學時光是對一個人是否成熟、是否學會為自己負責的考驗。
今天的大學教育,缺乏一個好的榜樣。一位滑稽的美國專欄作家,杜撰了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森在耶魯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居然有無數的人信以為真,這足以說明,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大學教育都遇到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
那個杜撰的演講是這么開頭的:
“說實話,今天我站在這里,并沒有看到一千個畢業生的燦爛未來。我沒有看到一千個行業的一千名卓越領導者,我只看到了一千個失敗者。你們感到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為什么,我,埃里森,一個退學生,竟然在美國最具聲望的學府里這樣厚顏地散布異端?
我來告訴你原因。因為,我,埃里森,這個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
因為比爾·蓋茨,這個行星上最富有的人,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
因為艾倫,這個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學,而你沒有。
再來一點證據吧,因為戴爾,這個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還在不斷上升,也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
埃里森在耶魯究竟講了什么,反而不重要了。現實造就r一批這樣的英雄,這給許多人傳遞了一種信息:學習并不重要,或者在大學里聽課并不重要。
大學是個有著許多光環的地方,在清華的校門合影,或者把北京大學的某利,標志,比如徽章校名印在背心上,是從王蒙寫《青春萬歲》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光榮傳統。中國的孩子努力地學習了12年或者更多時間,為的就是進入大學。而一旦進入大學后,這種刻苦學習的動力立刻消失了。許多人定的標準是:別掛科掛到紅燈。
這究竟是大學教育課程設置的失敗,還是一種對中學瘋狂填鴨生涯的心理矯正,很難說得清楚。一位高校教師說,大學實際上也不宜過多強調課堂學習,因為按照人的心理發育時間,大學4年的這段時間正是培養獨立人格的階段,主動地過多地塞東西,是不能被對方接受的。
但這里,顯然有一種極大的浪費,它浪費了大學的資源,以及一生中真正的學習時間。等到念大學的人畢業了,他們會發現事實正與杜撰的典故相反,上面捉到的那些人,幾乎都是學習狂人,在某個領域里,他們的知識是領先于世人的。今天的每一個現代人,幾乎每天都在學習,因為這世界更新得太快,為了更好地工作,或者更好地玩,他們必須學習許多東西。但這種學習,與中學時代的學習有本質的區別,成人后的學習,沒有人再指導你的方向,你所有的選擇,都是源于自身的興趣或者自我強迫,同時,這種學習,也是人生向著美好的方面生長必需的養分。
跨入大學之門,幾乎就是社會所承認的成人禮,從那一天開始,你的選擇代表了你的意愿。初獲這種自由,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揮霍一番,于是,那種神奇的解放學習壓力的愿望萌生了,而等到學習愿望再次萌生,也許是過了一段時間后感覺到這種揮霍帶來的空虛和危機感,也許是遇到了感興趣的內容,也許是樹立了某個目標,也許是工作后的需要。但不管從什么時候開始,以及選擇如何度過大學時期,這都是一個成人的決定。
因此,比爾·蓋茨是否退學,與你的選擇并無關系。
你的大學是否是名校,與你的選擇并無關系。
你所學的專業是否是你喜歡的,與你的選擇并無關系。
你的教師是否負責任,你的同學們怎么選擇,這些都不重要。因為你的選擇,無論產生什么樣的結果,他們都不必為此承擔責任,而只有你,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成功與挫折。甚至你的父母是否催促你,也與此無關,他們的年紀已經大了,到了快退休的年齡。
這只是大學,人生中特別的經歷,它甚至都不一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在以后的人生中,你還會面臨更多的選擇,從而走入不同的門。但別忘了,從現在開始,人生鑰匙已經放在自己的手里。所以,要像一個好的保管員那樣,慎重、沉穩、認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