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損友-世間感動
我確定我討厭王小冬。
他自以為是,自作多情,還老是跟我作對。我叫楊青青,可他從來不叫我名字,我在他那里的代號是“喂”,就像廣告里的“胃,你好嗎”一樣無聊。
我沒有理由不討厭他。他來了之后的第二年,我第一名的位子就變得岌岌可危起來。就連我最擅長的作文,學校里的一次公開競賽上,我倆的名字居然并列排在一起。這太殺我的威風了,我是才女楊青青啊。
青春期女孩子的喜歡與討厭,有時候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情。原本,我是有些喜歡他的。
王小冬是高一的時候才轉到我們班的,他從小跟著父母在上海長大。據說因為不符合那邊的高考政策,所以不得不提前回到戶口所在地適應教材。
那時候,對于我們這些小縣城長大的孩子來說,遙遠的上海只有在電視里看到過,那是國際大都市,是要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之后才能去的地方。
被時尚之都耳濡目染過的王小冬,自然是特別的。第一次看到王小冬的時候,我確定他是我們班最帥的男生。那天的他穿格子襯衫,配淺灰色針織衫,下身搭一條寬松版的牛仔褲,在一群校服配廉價外套的男孩子中間,想不顯眼都難。
我承認那一刻的他,讓我有些心動。
可這種小小的心動很快被一種復雜的感情所取代。班主任安排王小冬坐在我旁邊,他走過來說的第一句話是“喂,我覺得齊劉海真不適合你”。
我的臉馬上黑了下來,沒好氣地回他:“關你什么事啊,我就愛齊劉海。”
可他還是不知趣地繼續就這個問題說下去:“你不知道齊劉海看起來有點笨笨的嗎……”
那天我決定不再搭理王小冬,可他居然一點都不生氣,脾氣好到我拿他沒辦法了,而且他真的是非常非常討老師和其他同學喜歡啊。
最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王小冬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成績就和我不相上下。不是說上海的教材跟我們的不一樣嗎?王小冬這適應的速度也太快了些。
當我就這個問題很沒面子地去問王小冬的時候,他回答我的是“你這問題好奇怪啊,你難道不知道所有的知識都是相通的嗎”?
好吧,我必須承認,王小冬是一個聰明的家伙。所以我討厭他,討厭他取代我成了班主任最愛的學生,討厭他總是自作主張地認為我適合穿什么樣的衣服,配什么樣的鞋子,討厭他的身上帶有大都市人那種莫名的優越感。
可是,我又不得不承認,王小冬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譬如他的小聰明、他不俗的品位甚至他說話的口氣,都那么讓我著迷。我表達這種迷戀的方式是用各種詞匯來損他,如同他第一次見面就損我一樣。
那三年,我和王小冬成了“最佳損友”。
我甚至有些迷戀那種斗嘴過程中的小樂趣。填志愿的時候,王小冬慫恿我:“填上海吧,那里都是帥哥哦。”我當然不會順從他的意思,所以我說:“你不知道我最愛的城市是北京嗎?”
后來的結果是,我去了北京,王小冬回了他的上海。大學里,我們繼續在電話、微信里斗嘴。就在我以為我和王小冬會一直以這樣的方式相處下去的時候,卻看到他在微博上發了一張他和一個姑娘手牽著手的照片。那一刻,不知道為什么淚水突然就模糊了雙眼。
那種突如其來的感覺,閨蜜說分明就是喜歡呀。我說我只是覺得以后不能隨心所欲地跟他斗嘴,有些難過而已。
因為有了顧慮,我和王小冬的聯系漸漸少了起來。偶爾跟我聊天,也會謹慎地注意措辭,我們慢慢變得客氣起來。這樣最終的結果是,我們失去了聯系。現在想來也許我們互損對方的那幾年,才是我們關系最親密的時候。偶爾聽到陳奕迅的《最佳損友》“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忍不住還是有些心酸。
多年后,我在雜志上看到一句話:據說,一個男孩喜歡你,他會一直不叫你的名字。也是在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把“王小冬,我討厭你”說一百遍之后,這句話就變成了“王小冬,我喜歡你”,用成人世界的觀點來解釋就是“物極必反”。
所以我想,也許在王小冬的世界里,他在某個瞬間,也有那么一點點喜歡過我。而那么討厭他的我,其實一直都很喜歡他。多年后,男友問我,我是不是他的初戀時,其實我很想搖頭否認,因為也許在我的心底,那個在最好年紀里遇到的王小冬才是我最初的心動。
其實是不是初戀又有什么關系,青春時光里有一個男孩以吵架斗嘴的方式來溫暖過你,就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