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嫁給一個美國總統-人與社會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搞笑訪談節目《兩棵蕨類之間》訪談時,主持人故意說奧巴馬是一個書呆子。這位美國總統的回答是:“如果我是一個書呆子,米歇爾怎么會嫁給我呢?不信你去問問米歇爾。”似乎米歇爾是他信譽的保證。
我一點都不好奇奧巴馬是不是一個書呆子,我更關心米歇爾是如何嫁給他的。
與混血兒奧巴馬相比,米歇爾才是血統純正的非裔美國人。她的高祖杰姆·羅賓遜曾是弗蘭德菲爾德種植園中辛勤勞作的奴隸,死后葬在了專門埋葬奴隸的墳地里。她的父親是一名為芝加哥市政府工作的鍋爐維修工,母親是學校的一名秘書。換言之,米歇爾的家庭是美國最普通的工薪階層,據美國媒體報道,她小時候生長在芝加哥南部的藍領聚集區。從美國非裔奴隸的小白屋(奴隸們集體住的木屋通常刷著白漆,有些連窗子都沒有)走進白宮,整整五代人,米歇爾是這段漫長而艱巨的行程的唯一實現者。
人人都有均等的成功機會,草根階級也可向精英上層流動是“美國夢”的核心部分。相比奧巴馬總統,米歇爾是“美國夢”更好的代言人。
米歇爾在一次講演中提及父親,說他在生了一場大病之后,還要堅持工作,每次出門之前即使手腳不靈便也要自己穿衣服。她說自己看到那個景象,深為感動,說他是她的榜樣,因為他一直在辛勤工作和生活。據說,在米歇爾兄妹出生后,母親為了照顧他們就再沒有工作,一家四口人靠父親的工資生活。同時,他們從小家教甚嚴,舉一個例子,米歇爾兄妹每天只被準許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有點像我們中國父母的管教方式。
總之,一個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一個藍領階層的家庭,卻培養出了兩名普林斯頓的畢業生——米歇爾和她的哥哥。米歇爾從小學業優異,跳級,進入為天資聰慧的孩子們準備的天才班,最后考入哈佛法學院,獲得了法律博士學位。
從哈佛法學院畢業之后,米歇爾事業發展順利。她先在一家全美排名第六的大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幾年后成為芝加哥市長的助手,負責城市規劃和發展,之后她成為一家非營利機構的執行董事……在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前,她是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副院長,同時還是幾個機構的執行董事。2006年,她做副院長的年薪是20多萬美元,加上其他職務的收入,一年大約能掙40萬美元。在大選時,她比丈夫掙得多就已是美國人津津樂道的事。
在米歇爾所有的才能中,我最崇拜的是她做媽媽的本領。在一次采訪中,她說兩個相差兩歲的女兒都由自己一手帶大,從來沒有請過保姆。她的兩個女兒每次出現,都是一副青春陽光、家教很好的模樣。奧巴馬經常贊揚妻子,說米歇爾可以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她是個高效率的持家能手”。她還會為奧巴馬做他最喜歡的番茄蒜蓉小蝦。
除此之外,我無法想象一個“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在事業和家庭的雙重角色之間掙扎、疲于奔命”的米歇爾如何堅持每天健身45分鐘,并保持著“結實飽滿的手臂”。為了展示這兩條令人驕傲的手臂,她最喜歡穿無袖的背心裙出現在公共場合。《紐約時報》以語言犀利著稱的專欄女作家莫琳稱贊米歇爾的“雕塑般的肱二頭肌”是“現在唯一一個能令人振奮的‘美國力量’的象征符號”。
有一種說法是,當選民們不知道選誰做總統時,就選他們的第一夫人。誰的夫人更漂亮、更聰明、更讓人喜歡,側面也反映了這位先生的能力——能夠追到如此完美的女性的男人一定有卓越之處。這種心態在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口中得到印證。老布什有兩個兒子,哥倆都從政。有人問芭芭拉·布什,這兩個兒子誰會成為美國總統?芭芭拉·布什說,她不知道這兩個兒子誰更像美國總統,但是勞拉更像第一夫人。
讓我們再從社會學家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美國的社會學家認為,今天美國人的婚姻處在“自我表達婚姻”的時代,人們把尋找婚姻的對象看成實現更好的自己、完成個人塑造的一個可選擇的方式。“是你的存在,讓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電影《盡善盡美》的這句臺詞,可被理解成志同道合的婚姻的標簽。
或許這句臺詞可以變成“是你的存在,讓我想成為一個總統”。這是真的,在奧巴馬準備競選總統時,米歇爾看過他的競選計劃之后才答應和他并肩戰斗。作為一名高層職業女性、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和多家機構的董事,她不但為丈夫的競選計劃把關,更利用她在商界的人脈為奧巴馬的競選籌集到不少贊助。很難想象,沒有米歇爾的奧巴馬會參加總統競選并且連任成功。
洪晃曾提及,有75%的中國女人認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米歇爾,無疑是美國獨立知識女性的代表,她所闡釋的是:“干得好才能嫁得好”。
如何嫁給一個美國總統?答案是:比總統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