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里看孔明-新知探索
小時候聽袁闊成講《三國演義》,每每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扼腕嘆息。不過隨著年歲漸長,知道那些頂著光環吃冷豬頭的神常常都很可疑。六出祁山勞民傷財,魯迅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大有道理,與其在《三國演義》里了解諸葛亮,不如從古錢幣里看孔明來得更真實。
1980年4月,成都市小通巷房管所的建筑工地上,意外掘得大批“太平百錢”和一件“太平百錢”銅鑄母范(鑄錢的模具)。關于“太平百錢”的來源一直說法不一,這次母范的出土,確認了該錢為三國蜀地所鑄。最早一批太平百錢鑄造于公元221至227年,也就是劉備死后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間,所以,下令鑄太平百錢的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先生。
那什么叫“太平百錢”,這可不是太平百歲的意思,它是說一枚“百錢”等于一百枚通行的五銖錢。這個相當于央行發行了一大批面值一萬塊的鈔票,用經濟學的術語就是“通貨膨脹”。太平百錢是中國錢幣史上最劣質的錢幣之一,差不多扔在水里可以漂起來。愛民如子的諸葛丞相規定購買小民的物資一律得用太平百錢,換句話說,孔明先生用一比一百的比例洗劫了百姓的民間財富。
諸葛亮有沒有在空城上搖扇子、發明高科技木馬流牛,這個我不知道,但他通過金融手段制造通脹洗劫百姓財富,這個卻是事實。公元212年,劉備入主益州,諸葛先生和劉皇叔聯手推出搶劫方案———貨幣改革。這個方案就是鑄造“直百五銖”,直百五銖重約蜀地五銖的三倍,卻要當一百枚五銖用,也就是用三四十倍的通脹去搶劫。
這種搶劫方式很低級也很無恥,但又相當管用,諸葛亮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用這種方法摟錢的。唐肅宗平叛安祿山的時候就想到了它,乾元元年,唐帝國鑄造了一批“乾元重寶”,重量和開元通寶接近,但要當十枚開元通寶用,次年又鑄造出升級版“重輪乾元重寶”,多加了一道輪線,卻要當五十枚開元通寶使用。安祿山眼紅了,搶錢誰不會啊?隨即開打了貨幣戰爭,鑄造了“得一元寶”,宣布一枚當一百枚開元通寶使用,搶錢,誰敢比我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9年“賽諸葛”金將軍宣布朝鮮進行貨幣改革———以舊換新,兌換比率是一百比一。貨幣兌換時間不到一周,更可怕的是以舊換新竟然有限額,富戶由此被洗劫一空。
金將軍的父親說過,“人民在貧困的時候會表現得更好”。結果很不幸,物價失控全國一片混亂,這個方案最后以失敗告終,財政部長樸南基做了替死鬼,一縷幽魂去見了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