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貶身價”也是創新-成長視窗
美國西爾斯百貨公司成立于1884年,當時的美國貧富分化極為嚴重。西爾斯選擇了經營手表、珠寶等高檔商品,僅用了十幾年就成了美國高檔商品的零售業“老大”。到1925年,西爾斯的分店已達到300多家。
但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貧富差距開始縮小,有錢人越來越多,于是西爾斯決定向更高檔的精品進軍,包括價值3萬美元一瓶的紅酒和5萬美元一只的金表。然而讓西爾斯未曾想到的是,隨著觀念的改變,那種風靡一時的攀比之風在美國逐漸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崇尚儉樸、自然的生活風尚。西爾斯所經營的奢侈品逐漸失去了市場。
1992年,公司的虧損額已高達39億美元,隨時面臨倒閉的危險。當年年底,馬丁·艾茲擔任公司的新總裁。他一上任就提出:“打造一個最廉價的國際品牌!”
公司上下一片嘩然。西爾斯從成立之初就走“精品路線”,如今要賣一些毫無檔次的廉價貨,豈不是自貶身價?馬丁沒有理會這些反對意見,開始全面壓縮在零售以外的業務,而且還忍痛賣掉了高達110層的西爾斯大樓,關閉了113個非盈利的百貨大樓,取消了5萬個就業崗位。隨后,馬丁重新給西爾斯商店定位,他把一切讓普通群眾望而卻步的高檔商品全部從柜臺上撤下,取而代之的是廉價的生活用品,如1美元一包的洗發水和3美元一把的剃須刀!
這一系列操作讓員工大為不滿,甚至有近百位員工玩起了罷工。他們抗議道:“我們強烈要求馬丁辭職,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為公司發展做貢獻的總裁,而不需要一個讓公司實力不斷削弱、讓公司越來越廉價的無知者!”
馬丁為此還開了一個會,他在會上對反對者們說:“當一個拳擊手受了重傷時,他最應該做的事情是繼續站在擂臺上挑戰下一位高手,還是先停下來回家休息?如果為了打出更好的拳,最好的辦法是回家休息!”
西爾斯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直線上升,公司的股票價格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超過了可口可樂和迪斯尼這些老牌公司。到目前為止,西爾斯公司已經憑借著“廉價”成為聞名全球的零售商。
前不久,美國《幸福》雜志在關于一項“最敬佩的公司”評選中,西爾斯百貨公司名列其中,雜志還對它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而積極進取、不斷創新才可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西爾斯無疑是最具創新精神的零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