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故事被好萊塢拍成大片-流行·視覺
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趁著要來中國講課的空當,順帶著炮轟了不久前廣為中國觀眾追捧的大片《星際穿越》,痛斥其故事講得不好,表演糟糕。
劇本能不能被拍成電影,就看你勾不勾人
在好萊塢,電影也被稱為“項目包”(package),劇本是這個“項目包”中最初的組成部分,扮演著整個項目中推銷員的角色,而推銷業績的好壞則取決于這個劇本是否有一個出色的“鉤子”或一個絕對的穩賺因素。
所謂“鉤子”,就是一部電影的概念、一個能引出故事的嶄新的想法,這個想法會令制片人想要迫不及待地讀到它背后的劇本,也會令觀眾渴望看到這部影片。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讀到了一本講述一個納粹黨徒從大屠殺中救了成千猶太人的小說,這個故事本身并不是一個多么與眾不同的“鉤子”,但因為斯皮爾伯格幾乎沒拍過一部失敗的影片,所以,就憑他這個穩賺因素,《辛德勒的名單》順利成片并成為經典。
同樣的道理,如果湯姆·克魯斯直接拿著一個劇本找到一位制片人,并表示自己愿意出演,那么,這個劇本不出意外就一定可以變成好萊塢大片。而如果換成我找到這位制片人并表示自己愿意出演,那么我一定會被追問三個終極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兒來?誰讓你進來的?”
主角們成大事必須要大冒險
無論“鉤子”還是穩賺因素都只是劇本的一個要素,一個劇本最終被拍成電影還是要依靠具體的情節、人物,以及無數細微但同樣重要的細節。
在好萊塢的編劇法則中,每個電影故事的情節大多包含這幾個元素:一個主要人物;一個令觀眾關心的目標(風險/賭注);主要人物需要冒足夠大的危險;在危險之中,主要人物需要經歷至少一個、最好三個阻礙。
曾策劃影片《看上去很美》《雞犬不寧》等劇本的醫生賈志杰認為,《金陵十三釵》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克里斯蒂安·貝爾所扮演的男主角在實現目標時所冒的風險太小了,“他是美國人,日本兵不能把他怎么樣,無論離開教堂還是操作那輛癱瘓的破車,他都沒有遭遇太大的阻礙,甚至有美麗的妓女投懷送抱”。
除此之外,人物的設計也有類似的基本法則。一般情況下,需要有一個主角,一個同主角對立的人,主角身邊要有一個愛慕對象或密友,而對手身邊也需要有跟班,所有的人物都要盡可能地給觀眾帶來新鮮感——電影《奪寶奇兵》中凱倫·艾倫所扮演的女主角就足夠新鮮,她不僅酒量驚人,還能一拳將男主角打翻在地。
除了關乎故事內容的部分,一些細節也會對劇本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錯別字。如果劇本主管發現your寫成了you’re,而it’s寫成了its,那么他們很可能會把這些劇本當成廢紙處理掉。
劇本的格式、頁數,甚至裝訂方法都影響著它受歡迎的程度。
裝訂也有講究,一般的規矩是用3孔20磅規格的純白色紙張,兩枚1。25英寸的銅釘裝訂,封面和封底需要用80磅的硬卡紙制作。
這時,一個劇本距被拍成電影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找到愿意出錢的制片人,在此過程中,編劇需要找到一個靠譜的經紀人,根據行規,經紀人會收取編劇薪酬的10%作為酬勞,而在經紀人寄出劇本之前,編劇還要為自己的作品注冊版權。
之后的事就要交給運氣了。盡管令人沮喪,但這就是好萊塢的游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