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傳人-成長視窗
暑假的時候,我去香港,起床的時候,一個念頭一閃而過,讓我瞬間打了個激靈:“我要買個ipad!”這句話一旦生成,就占據我大腦全部屏幕。我像被惡靈附體一樣,失魂落魄又熱血沸騰地迅速起床上街,嘴里振奮地喃喃自語:“我要買個ipad呀,咿呀咿呀喲。”
我走一路唱一路,腦海中浮現無數畫面:我在機場,在地鐵拿ipad,或者輕皺著眉頭向旁人說:“這款放視頻還是有點卡,我更期待著蘋果的新產品。”此情此景,堪稱洋氣。
到了電器連鎖店,那里已經排起了長隊,售貨員向大家一個個解釋:“ipad已經全港斷貨了。”但并不是買不到,要么先預定,起碼一周后寄到;要么額外交一千塊,就可以拿到現貨。排在我面前的幾個人都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他們的雞血充腦狀,反而讓我迅速清醒過來,逃離了排隊現場,覺得那簡直是什么蠱術的作法現場。
后來,我看到北京的ipad和iphone4開賣,人們幾十個小時徹夜排隊,有人踩著眾多尸體搶到第一臺機,興奮得面部扭曲,被群眾高高拋起,像邪惡的戰士凱旋。網上大家傳著第一個買到ipad的人跨坐在別人脖子上,高高舉起戰利品的樣子。網友都說真二真傻,可也忍不住打聽——現在排隊的人還多么?
起初,我以為這是類似于“郁金香狂熱”的大眾幻覺。17世紀早期,荷蘭人開始瘋狂喜愛郁金香。1635年,有人愿意出12公頃的鬧市地產(想想120000平方米在長安街上的房子)來換取一只特種郁金香球。價格還在不斷攀升,狂熱還一度波及到倫敦和巴黎……直到一個荷蘭人,忽然清醒過來,拒絕支付原來預定的價格,人們接二連三地揉揉眼睛醒過來,問彼此:“剛才發生了什么?我的房子我的存款我的老婆嘞?”價格開始下滑,沒人再買郁金香。后來,也有一些投資公司施這種古老的魔法,用股票制造集體狂熱的幻覺。
我曾經想,蘋果也是這樣吧。一個接一個地傳染幻覺,終將一個接一個地醒來。后來,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蘋果愛好者,才發現自己錯了:只要蘋果還在更新產品,他們就不會醒過來。他們的癡狂程度,也讓我覺得這絕不是簡單的技術崇拜。
我認識一個蘋果發燒友,他從美國郵購的新蘋果剛到,就興奮地拿出自己所有藏品,把這些東西全部翻面兒整齊擺好,大大小小一溜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像邪教的教徽,我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他們全是崇拜圖騰啊。
圖騰代表著血緣,代表著古老的聯系,代表著原始的歸屬。古老中國古老部落里的人,靠圖騰糾纏在蛛網里。比如原來有各個部落信仰不同的動物,有的看到蛇就渾身顫抖,有的看到獨角獸就下跪磕頭,后來統一后就有了龍。因為龍是不同圖騰的組合,也是不同血緣的組合,有了這個認同,大家才能手拉手一起唱:“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呀,咿呀咿呀呦。”
蘋果愛好者們的性質也一樣,靠這個暗號在茫茫人海中辨別著彼此。不管你拿的是nano、mac、itouch還是iphone,只要有蘋果的標示,就是一伙兒的——當然,印有圖騰的產品越高級,在部落的等級也就越高。
每當我用老氣橫秋的口吻評論這些,總有人更老氣橫秋地,有板有眼地背教科書:“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年輕人逐漸形成多元又統一的群體……”薩特說:“我們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歷史在前進,卻對自身一無所知。”可我連歷史是否在前進都一無所知,知道的只是有點悲涼的現實:圖騰同樣象征著起源與祖先,這是不是代表著,在技術革命的今天,龍的圖騰被悄悄剝下,我們全成了蘋果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