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敲側擊,聰明之人不說“你錯了”-人與社會
在生活中,如果對方辦了錯事,你是坦誠地指出他的錯誤,還是閉口不言、聽之任之呢?英國19世紀一位叫查士德·斐爾的爵士曾說:“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所以聰明人永遠不會說“你錯了”,而是會迂回婉轉,旁敲側擊,讓對方自己認識到問題所在。
一、反其道而行之
1921年,查爾斯·史考伯出任美國鋼鐵公司第一任總裁。有一天,他視察一個鋼鐵廠的生產車間時,撞見幾名工人正圍在一起抽煙,而在他們頭頂上方的墻上就掛著“禁止吸煙”的牌子。史考伯走了過去,不過他沒有疾聲厲色地批評他們,宣布扣發他們的薪水和獎金,而是微笑著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上等的哈瓦那雪茄,和顏悅色地說:“看來咱們都是煙友啊,如果咱們能到外面去抽我將不勝感激。”這些工人站了起來,不自覺地抬頭看了看頭上的禁煙指示牌,不好意思地說:“啊,我們忘記公司禁止吸煙的規定了,請你原諒。”史考伯說:“我們都有疏忽的時候,這不奇怪。請拿上雪茄,這是我送你們的禮物,它會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工人們都笑了,拿過煙,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給違紀抽煙的工人發煙,史考伯的做法別出心裁,但效果奇佳。旁敲側擊,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種有益的方式。法國作家拉羅什夫科曾幽默地說:“有時人們也痛恨阿諛奉承,但只是痛恨阿諛奉承的方式而已。”準確地把握人性的特點,善意地提醒而不是直擊別人的痛點,能讓談話愉快而高效。
二、為人留一個向下的臺階
肖蘭是廣州一家著名酒店的服務員。有一天,她注意到,一位外賓吃完最后一道茶點后,順手就將一根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中。她馬上不動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只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緞面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的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主管批準,我代表本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并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您,并按照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簿上,您看如何?”那位外賓立刻就明白了話中的弦外之音,就坡下驢:“既然這種食筷不經消毒是不能使用的,我就‘以舊換新’吧!”說著取出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子,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
外賓“偷”東西,肖蘭卻感謝他對中國文化的賞識,為他找到一個和解的借口。俗話說,面子大如天。生活里許多激烈的爭吵,不是因為對錯,而是因為出于維護面子的自衛。星云大師說:“給他人一個臺階,就是給自己留一條后路。”我們在與人談話時,即使對方犯了顯而易見的錯誤,但旁敲側擊,為人留一個向下的臺階,更能達到心悅誠服的目的。
三、從事實出發循循誘導
戰國時,儒生陳相成為農家學派的信徒。有一天,他遇到了孟子,極力宣傳農家代表人物許行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做的主張。孟子說:“許先生是否是自己種糧食然后自己做飯吃呢?”陳相回答說:“是的。”孟子問:“那么許先生一定也是自己織布做衣服吧?”陳相回答說:“不是,是用糧食換來的。”孟子又問:“許先生用鍋做飯,用鐵具耕地,這些都是他親自做的嗎?”陳相說:“不是,也是用糧食換來的。”孟子說:“許先生主張自給自足,那他為何不親自做陶器和鐵具,一切東西只從自己家里拿來用,又為何忙忙碌碌地拿糧食與別人交換呢?”陳相恍然大悟。
孟子沒有直接批駁陳相的觀點,而是用層層設問,自然把問題引向了矛盾之處。亞伯拉罕·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在部分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部分人,但不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你要勸說別人,不必大聲喊叫,真正證明你的力量不在分貝的大小,而在于邏輯的力量。旁敲側擊,從事實出發循循誘導,更能讓人幡然醒悟。
四、給批評包上糖果的外衣
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十分幽默。一次考數學,他發現班上的女生普遍考得比男生好,就在班會上給大家講了個故事:“昨天我做了個夢,夢見我的老師在課堂上問我,來生當男生還是當女生,我就回了一句:當女生!我的老師就問我,為什么?我就說,男生與女生下棋時,要是女生贏了,她就會立刻被大伙稱為女才子,要是輸了,人們也不會責怪她;可男生就慘了,要是他下贏了,肯定沒人說他是男才子,可要是下輸了,人們又立刻說他是個大草包。天!虧不虧!”大家一聽,全都笑出了聲。他接著說:“不過今天我不說夢,而是要表揚咱們班的女生,為什么?因為她們考得好,超過了男生!這說明,不僅下棋,考試也一樣,女才子特別多!因此,我既要為我們班女生們的勝利而驕傲,也要為我們班男生們的謙虛而驕傲!”大家又一次快活地笑了!
劉彭芝表面上談的是自己做的夢,實則是糖衣炮彈,意在點醒考試落后的男生。劉彭芝不愧為教育家,讓學生中了“彈”還覺得甜蜜。在與人談話時,用綿里藏針的方式,讓聽者在笑聲中自己體會出問題所在,更能起到振聾發聵的效果。俗話說,彎曲的弓射出的箭更有力。旁敲側擊,給批評包上糖果的外衣,將帶給我們“驀然回首”的驚喜。
蒙田說:“交談比生活中任何其他舉動更為美妙。”然而,若讓交談真正變得美妙,必須把握對方的心理,特別是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既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崗上指指點點,更不能得理不饒人讓人曝光出丑。思路決定出路,旁敲側擊,迂回前進,給別人一條出路,更能贏得對方的掌聲和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