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贏得美國名校的青睞-新知探索
美、英、澳、加一直是中國學生青睞的留學國家,這其中美國更是一枝獨秀。2023年中國大陸赴美學生人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了23%,而贏得美國名校的青睞也成了諸多學子的深造夢想。考試成績、實踐經歷、面試情況——究竟什么才是美國名校的“最愛”?筆者為此采訪了留學專家,請他們為您揭開謎底。
中美“高考”:貌合神離選“實”才
中國高考中以分數定勝負的制度一直備受爭議,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高考成績反映學生真實學習水平是公正之舉,也有人吐槽以分數為考量未免顯得古板、單一,與一直主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不相符。因此,國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考察方法被一些人士寄予厚望。更有甚者,將美國的培養宗旨理解為選拔以活動經驗為核心的實踐性人才。然而,美國的實際選拔宗旨并非如此。
新東方前途出國資深留學顧問周容指出,美國錄取學生的方式雖然跟中國的高考不同,但宗旨是一樣的,都希望找到知識基礎扎實的優秀學生。“美國的公立學校選擇學生的評判標準跟中國尤為相似,同樣是看考試成績。而私立學校在形式上稍有不同,為了學校本身的發展,他們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參照考試成績的同時,未來發展潛力也是考察學生的重點之一。”
行情探析
平時成績成美國名校第一“寵兒”
“急功近利惡補社會實踐經驗”“瘋狂刷分托福、SAT考試成績”“參與各種面試培訓”似乎成了諸多學子留學前的重中之重,其中不乏一些留學中介給予的提醒。然而,這些做法真能贏得美國名校的青睞嗎?
對此,資深留學顧問周容表示:“美國名校最看重的是在國內就讀的平時成績,他們招收的是繼續學習的學生,你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毫無疑問是他們最終想要的,而平時成績是學習態度和成果的最好體現。”
很多學生認為優異的托福、SAT成績是萬能的,但實際情況卻截然不同。周容告訴筆者:“托福只是學生在美國學習的一個保障而已,并不能保證你學得好,如果會英語就能學好的話,那豈不是美國所有人都可以去耶魯了?相比之下,SAT考試是對能力的判斷,并不能反映你的學習態度。”
追根溯源
成績分布走勢也有考究
名校對平均成績的明確要求只是為了在符合這個競爭標準的范圍內選拔自己所需的人才,一些同學的成績已經達到名校錄取要求卻仍有被淘汰的可能。殊不知,平時成績分布的走勢情況也為名校考量的重要因素。
成績分布的走勢可以反映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情況,金吉列留學公司專家王丹認為:“如果你的成績分布呈忽高忽低的波浪狀,或者是一開始成績很高后來逐漸下降,呈現一個下滑的趨勢,這兩種情況表明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有問題的,都不是名校樂于接受的學生;倘若你的成績一開始很低但逐漸提高,呈現一個增高的趨勢,或者成績一直很高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線上,這兩種情況表明學生一直具備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或者學習態度在不斷變好,這才是名校所青睞的。”
以成績為中心,
但各類院校青睞各有側重
“美國名校錄取考量的其他因素也因院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各院校也有自己的側重點。”資深留學顧問周容解釋道,像麻省理工等一些理工類的大學會更偏重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而像哈佛、耶魯等綜合類院校,則更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判斷形勢作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更加關注,能反映此類能力的實踐活動對這些院校來說更有說服力;文科類院校更注重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閱讀知識儲備情況,這需要學生平時有大量的積累。
名校期待一個最真實的你
為博名校青睞而采用投機取巧的方式提高平時成績、完善活動經驗的行為并不少見,殊不知,這種走捷徑的方式也僅僅是“泥菩薩”過不了江。據王丹介紹,美國名校是寬進嚴出,或許投機取巧能讓你邁進名校的大門,但美國名校在校期間各方面考核嚴謹,成功獲得名校學歷并不是件易事。
對此,周容建議道,留學前要糾正自己的態度,不要想著急功近利地去做一些事。各類院校對學生能力的考察往往通過學生申請文書中的小短文,學生只有親身經歷的事情、用心思考了,并有自己的一番體會才能說服名校審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