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勇氣好成功-勵志人物榜
他是一位農民,小學文化,1975年創辦繅絲廠,1979年發展磁性材料。改革開放后,辦企業辦得如魚得水的他,卻出其不意地“開了小差”,開始折騰起辦文化產業。
他想讓自己所在的村在幾百年后成為中國文化的薈萃地,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有人說他膽大妄為,一位官員還勸誡道:“就你這點文化,還做什么文化產業?”但他卻堅持要做。
當他聽說CCTV要拍三國水滸,他主動上門請求承建影視拍攝基地,工作人員譏笑他說:“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村,怎么會有人去拍電視?”他像一只受傷的狼,發狠地說:“我會做上去的!我將來要把你打倒!你的景點全部被我打倒!”
他孤注一擲,先后建成了廣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圖、武打片、古戰場等11個影視拍攝基地和一座國內規模最大的攝影棚,把山寨版景觀做到了極致,超越所有小打小鬧的前輩,成為當下最負盛名的領先者,被人們稱為“中國的好萊塢”、“東方影視城”。做好了準備,機會不請自來。謝晉的《鴉片戰爭》來了,一炮打響,接著便是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年來,已經有10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完成。
2008年7月,他看準古玩藝術品收藏行業,充分利用旅游產業這一平臺建起了古玩藝術品集散中心,建立奇石、石雕、根雕、高仿瓷精品等多個展館,吸引全國著名古玩商、收藏家入駐落戶,(http:///)目前,這里收藏了10萬余件價值不菲的古玩藝術品,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間收藏地。
他不是個純粹的商人和企業家,他更是一個社會企業家。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城市化,他創立了以“共創、共有、共富、共享”為宗旨的經濟模式,通過“周邊輻射”、“以富帶貧”,促進社區經濟繁榮,使80%本地居民達到中產階層,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之路。
他拿出大量資金用于城管、綠化、環衛等公益事業,投資1200多萬元拆遷墳墓15000多座,建起了規模1200多畝的四個山地公墓。成立慈善基金會,每年給非離退休老人發放生活補助金。每年為當地農民補貼200萬元煤氣液化氣費用,液化氣替代柴火,借以封山育林。
年近八旬,當他提出投資200億元再現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時,更是漫天飛舞的非議與憤怒,甚至大棒與大帽子,他只是說出一句但丁式的“豪言”來:“你罵你的,我做我的。”然后就憋足了一股子勁,非得要干出個名堂來。
他就是徐文榮,橫店集團的創始人。幾十年來,他總是敢做別人不敢做的決斷,立別人不敢立的誓言,闖別人未敢闖的事業,走出了一條具有橫店特色的發展之路,他所創造的社團經濟,被經濟理論界概括為“橫店式共有制”、“市場型公有制”,稱之為“中國農民實現小康之路”。
懷揣勇氣好成功。徐文榮常說:“沒有這種農民天不怕地不怕的蠻勁,自己就不可能異想天開,不可能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的確,他骨子里率性而為的天性,造就了他這樣無懼無畏、我行我素的一生。他的成功印證了一個通俗的道理:做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有一股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