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的成功“密碼”-精英譚
隨著電影《風聲》和電視劇《風聲傳奇》的走紅,原作者麥家被推到了眾人眼前、舞臺之上。實際上,我們更應該說,是作家麥家寫出了成功的作品,然后才有這些極受人歡迎的電影和電視劇。
麥家屬于“慢寫作”的作家,他的作品數量并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度嗣裎膶W》主編李敬澤認為麥家的小說具有賽車般的速度、顛簸和驚心動魄,并稱贊他是個能夠“破譯密碼”的人。那么,麥家本人成功的“密碼”又是什么?
其實,麥家的成功沒有什么神秘,只不過他的經驗放在什么都講究速度,迷信“早”、“快”和“捷徑”,甚至推崇“投機取巧”之類生存謀略的現在,顯得非常罕見,令人懷疑和吃驚罷了。
麥家的童年充滿了心酸。他的父親是右派,外公是地主,爺爺是基督徒。這種家庭在特殊的年代里是遭人歧視的,麥家雖是小孩子,也無法避免來自外界的屈辱和傷害。這種經歷形成了他膽怯、孤獨和封閉的性格,為了“放大自己”,他努力跟自己交流,交流的方式就是寫日記,同時他也堅持做到“有書必讀”,直到現在仍是這樣。這便是麥家最初的寫作訓練,這種自覺訓練也逐漸擴展和鞏固了他的寫作天分。
麥家已經很難回憶當時自己究竟寫了多少本日記,但他清楚那種孤獨、勤奮和執著的寫作訓練從很早就開始了,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種最好的生存習慣,這是“一種自我賦予的習慣,一種應被祝福的習慣”。
長大成人后,麥家在自己最擅長的寫作領域中堅持不懈地寫作著。即便在成功之后,他依然心無旁騖、“一意孤行”地寫作著。他的寫作甚至顯得非常孤獨和寂寞,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避開人世喧囂、有意營造出來的。他說:“我在山上寫作,那是個幾乎完全封閉的地方。除了偶爾出門參加一些推不掉的活動外,幾乎每天都寫作10至12個小時,然后出門,快走一兩個小時調整身體狀態,或者,讀書一兩個小時放松緊繃的神經。”
現在,誰還會過這種幽閉、孤獨和枯燥的生活呢?據說,如今有的修行者已經用上了手機、電腦和轎車。然而,作家麥家偏偏要跳出紅塵,一個人孤獨地營造著令我們難以猜透的世界,而且覺得這“樂在其中”,是自己“最愜意的生活”,自己所做的也是“多么讓人愉快的事情”,他還常說,“我的孤獨像一座花園一樣養人”。我們不知道,是麥家過于特立獨行,還是我們不夠堅定。
麥家能夠做到長期“以苦(孤獨)為樂”,固然有很多原因值得我們探討,但有一點我們應該清楚,用麥家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應該“向著天分努力”!這句話應有兩層含義:我們不但要發現自己的天分,而且還要為這種天分堅持奮斗、不懈努力。為此,我們可以遠離紅塵里的種種誘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我們知道,一個人光靠自己的天分不能成事,看不清楚自己的天分卻一味遵循“勤能補拙”,甚至逆天分而行,更不能成事,不但會造成巨大的自我損耗,而且會帶來愈久愈深的傷害,麥家認為這“等于自己謀殺自己”。所以,麥家忠告渴望成功的年輕人:“當你發現某種天分洋溢,請攥緊它,如同攥緊你的生命。”怎么攥緊?麥家說就是前進和堅持,還不是一般地堅持,而是“瘋狂地堅持,歇斯底里地堅持,打破砂鍋問到底地堅持”!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堅持應該居于一種認清自我的堅持,而非那種愚蠢、危險的固執。前者可以讓人“未到江南先一笑”,既不會令人覺得慢,也不會令人覺得苦,而后者可以輕易地殺死一個人的夢想,讓他怎么折騰也無法破解成功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