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成于仁心-成長視窗
在寒冷的季節里,雪白的病房格外透著一份清涼,而對于身患癌癥的病人來講,比這些更清冷的是內心的絕望。此時,一個才15歲的女孩兒不安地躺在病床上,滿眼期待地注視著站在身邊的這位75歲的老醫生,因為他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帶給她希望的人了。
老人并沒有急著給她檢查身體,而是先把手伸進自己的衣袖里,可能是手太涼了,讓他微微打了一個冷顫。于是,他把兩手放在一起,反復地揉搓,邊搓手邊和她講話,“家是哪里的?幾歲了……”女孩兒一邊用微弱的聲音回答著,一邊注意到老人又把手和聽診器一同放進了他自己懷里。
等到老人開始給她做檢查的時候,女孩兒感受到的是一雙溫暖的手,聽診器也是熱的。這是她看過好多次病,走過無數家醫院,經過無數個醫生,從沒遇到過的。那一刻,她感覺到老人手上的那股暖流仿佛具有了穿透性,直達她的心房。她已看不清老人慈祥的面容了,眼里充盈的都是淚花。
女孩兒得的是罕見的不治之癥,肝竇狀核變性,在遭到其他所有醫生拒絕之后,老人收留了她,給她做了肝臟移植手術。術前,老人握著女孩兒的手跟她說:“你一定會好!”15年過去了,那個小女孩兒上了大學,結了婚,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她非常感謝老人給了她第二次生命,但這么多年最讓她難忘的還是老人那雙溫暖的手。“他的手特別溫暖,特別有勁兒!”她常這樣跟人提起。
如今,老人已進耄耋之年,他的那雙蒼老中略帶蒼白的手,依然保持著多年的習慣,不焐熱絕不接觸病人身體,正如他自己所言,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老人不想讓自己的手冰著病人的身體,更不愿自己的態度讓病人心里感到絲毫的冷漠和疏遠。作為肝膽外科的醫生,他不是不知道肝病的傳染性,但他每天早晨查房時,第一個動作就是緊緊握住病人的手,問長問短。為病人做完檢查后,順手為他們拉好衣服、系好腰帶、掖好被角;要是哪個病人的鞋子在床底下放得比較深,他還會把它拿出來一點,病人一下床,腳就能碰到鞋子。每當老人要離開病房的時候,病人們都舍不得放開那雙充滿關愛、傳遞力量的手。
查完房,老人回到自己屋里,一個人悄悄地清洗雙手,他只能靠這個保護自己,可他洗手從不讓病人看到,他也絕不會當著病人面洗手。
當有人問起老人為什么會這樣悉心呵護病人時,他很平靜地說:“病人非常痛苦,生了病他們的身體已經很痛苦了,還要花很多錢,甚至一家人都很痛苦,所以對病人來講,應該要愛護他,關心他,體貼他,使他感到更溫暖。”
老人那雙給病人帶來溫暖的手卻總讓弟子們感覺到緊張:“他看東西,看化驗單,一定是手在上面的,我到今天為止從來沒見過他這么隨便一看,沒有,他一定是一條一條看的,只有用手指導引眼光,才不會漏掉一條。”如果他發現弟子疏忽大意,或者對病人的某些情況沒有及時處理,他是要發火的,絕對不給面子,且反復告誡他們:“用你最高的技術,用你的腦子,用你的心,用你的手,有了手腦心這三樣,你就會全心全意為病人治病了。”
這個老人就是中國肝膽外科創始人、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幾十年來,這雙“妙手”已經做了14000余例手術,已經有13000多條生命,從死亡的邊緣活了過來。其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只有4個月,存活時間最長的達45年。
有人說,吳老的手不僅是雙妙手,更是一雙上帝造就的神手。如今,這雙手由于常年握著手術鉗,右手手指已經彎曲變形,甚至還有些微微顫動。能想象嗎,就是這樣一雙90歲老人的手,依然在做手術,而且只要一拿起手術刀,一碰到肝臟,就會立刻充滿活力,變得非常從容,游刃有余。
或許所有的醫生都期望有一雙妙手,妙手何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一顆如菩薩般的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