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尺子-人生
我們買鞋子時,有時會稍大一點,有時又會稍小一點,我們會因為稍大一點或稍小一點而感覺不適。但新鞋子似乎沒有正合適的,我們只能如此。不久,我們把鞋子穿大了,但這時的大和松,我們卻不覺得了,至少我們已經適應了這種大和松的鞋子。
我們買衣服時,常常也不一定就能買到十分合身的,不是稍長了一點,就是稍短了一點,但因為我們喜歡這種款式,只好將就了。開始我們會因為新衣服長了一些,或短了一些而感到別扭,但穿上了,時間久了,我們居然一點點地適應了這種短或長,甚至屈從了這種短或長。慢慢地,我們的內心還會轉變,以為穿短一點的衣服才合適我們。反過來,要是穿長衣服,我們也會覺得我們就是適合穿長衣服的人。而這個時候,我們卻完全違背了當初買衣服時,那個內心的固有尺寸,當初的不適,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生活中許多事,發展到后來,其實都不是我們當初想要的那個尺寸。但在一定的時候,時間的磨礪卻讓我們接受了后者,甚至包括我們的婚姻、理想與目標。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把尺子,每個人都被自己內心的這把尺子左右著。這把尺子的尺度到底有多少偏差,何時是對,何時又是錯,我們往往并不知道。我們是在用這把尺子修正外界事物的時候,反被外物修正。不經意間,尺子上的刻度有了這樣或那樣的變化。
這個世界是一個心與物合的世界,沒有一把衡量萬物的尺子是不行的。但當我們真誠地用心去對比、去衡量時,我們卻常常處于被動與尷尬中。弄不清是外部的事物,還是我們內心的尺寸讓我們陷入重重困境。迷茫在所難免。
調整我們內心尺度的尺寸,是一件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修正與被修正中,我們卻也得到了許多真諦,獲得了許多收益。當然,也折損了不少我們認為美好而純真的東西。喜憂參半。
年輕的時候,我們內心的尺子很像一把不折不變的鋼尺,刻度分明,寧折不彎。到了中年,我們內心的尺子,則變成了一把木尺,長了可削,短了可換。上了年紀,內心的尺子,則變成了一把可以伸縮的皮尺,反而更有了張力,更能適應,更知道事物該是放在哪個尺寸上。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把尺子。時世變遷,我們在用這把尺子度量外界時,似乎越來越不是在于它的精確,而是在于它對我們內心的某種調整。我們能把鋼尺變為木尺,又把木尺變為皮尺,人生似乎辯證了許多,也好活了許多,這是風雨的閱歷,挫折的回報。經過一世的消磨,至今仍能留在尺子上的刻度,大概才是最精準,最適宜我們的人生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