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屬于哪一種“忙”-人生
工作中的忙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忙,忙得很被動,總是被事務追著、趕著,人幾乎成了工作的奴隸;第二種忙,忙得很主動,忙得有條不紊,人是工作的主人;第三種忙,忙得有些虛偽,因為已經把忙與成功、閑與失敗聯系到一起,所以,這樣的人總是想法子讓自己忙。你屬于哪種忙呢?
在工作中最常見的是忙碌,最難得的是有成效的工作。不管我們有多忙,都要避免“只見忙碌,不見效果”,要學會忙,善于忙,力戒盲目地忙。
每個人忙的事不同,但不能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出成效、忙得精彩。
實踐證明,工作的成效并非取決于忙碌的程度,而在于忙碌的成效。
我有一個感悟:現實中,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么,但時時反省、總結,卻可以使我們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
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名探險家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他雇土著人做向導及挑夫,盡管土著人背負著笨重的行李,但他們的腳力過人,健步如飛。一連三天,考察隊都很順利地實現了原定的行程。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醒來就催著向導帶領大家上路。不料土著人卻拒絕行動,探險家對此感到非常氣憤和不解。經過溝通,探險家終于明白了,土著人自古就有一種習俗:在趕路時,竭盡所能地拼命向前沖,但每走上三天,便要休息一天。當探險家進一步詢問原因時,向導的回答讓他受益終身——
“那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多么富有哲理的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常常只顧埋頭拉車,卻少了抬頭看路,少了思考、總結再前行這重要的一環。
從20世紀80年代起,比爾·蓋茨每年都要進行兩次為期一周的“閉關修煉”。在這一周的時間里,他會把自己關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處臨水別墅中,拒絕和包括家人在內的任何人見面,使自己處于完全封閉的狀態,完全脫離日常事務的煩擾。蓋茨的“閉關”不只是一種休息方式,更是一種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工作中的忙碌大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忙,忙得很被動,總是被事務追著、趕著,人幾乎成了工作的奴隸;第二種忙,忙得很主動,忙得有條不紊,人是工作的主人;第三種忙,忙得有些虛偽,因為已經把忙與成功、閑與失敗聯系到一起,所以,這樣的人總是想法子讓自己忙。
你屬于哪種忙呢?
忙碌的人們,請多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