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食其力”-成長
我的兩位學生,為“自食其力”這句成語具體地進行了全然不同的詮釋。
其一:鴕鳥
我到一間顧客如云的咖啡店用午餐。叫了面,想喝茶,猛一抬頭,看到穿梭于顧客之間端茶的,竟是我去年教過的快班的一個學生。
他在校成績不錯,怎么現在竟在此端茶而不升學了?心里覺得很惋惜,想和他談談。但是,他老是不走過來,我招手多次,他卻視若無睹。后來,旁邊一位不相識的人想喝咖啡,大聲喊他,他才無奈地走過來.一張臉兒窘得通紅,低聲喊:“老師。”探問其緣由,他靦腆地應答:“我想在會考公布以前掙點兒學費繼續讀書。”其志可勉。然而,遺憾的是他對自己的自食其力并不引以為榮。反之,一見到認識的人,便變成了鴕鳥,恨不得把整個頭埋進沙堆里!
其二:孔雀
到雜貨店買東西,一名少年肩扛一大包馬鈴薯從店后走了出來。淋漓的汗水浸濕了粗壯的胳膊。他放下了馬鈴薯,抹汗,轉臉,看到了我,立刻笑容滿面,大聲喊道:“老師,你還記得我嗎?”記得,我當然記得。以前在校,他念普通班,作業不交。行為散漫,讓我傷透了腦筋。有一次還因為他在課堂無禮頂撞而把他趕了出去。離校后,音訊杳然。現在,他站在我面前,豪爽開朗,溫文有禮.社會教育了他,生活磨煉了他。
“我在讀工藝課程,現在是假期,所以來這里幫幫忙,賺點兒學費,”他臉上的表情,驕傲而滿足,就像一只把所有成就寫在屏上的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