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虛榮”定價-人生
如今,很多商品已不僅僅是生活的實用品。譬如,現(xiàn)在的女士買一只包,不一定只是為了裝東西,更大的可能性是為了美觀、時尚,甚至炫耀。一只價值幾萬、十幾萬的包,論裝東西的功能,或許并不比得上一個幾十元的帆布袋,但這個包有帆布袋沒有的一個特別功能,它能滿足消費者的虛榮。可以這么說,買十幾萬元包的人不一定僅是為了裝東西,而更多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或者向別人暗示自己的富有。
商品一旦有了滿足消費者虛榮心的功能,它的價格就會高得驚人,消費者支付的金錢的絕大部分實際上是用來購買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榮”。如今,有許多精明的商家開始想方設(shè)法為顧客的虛榮心“定價”,這個“定價”一旦合理,商家就能輕易獲取高利潤。給虛榮定價,聽起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其實它沒有多難,我們可以舉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假如你今天外出叫了個順風車,結(jié)果來了輛瑪莎拉蒂,你會感到既意外又興奮。到達目的地原本只需要50元,現(xiàn)在司機要求加價,理由是他這是豪車。然后你們討價還價,如果80元成交,那么,刨除本來的車費50元,你為“虛榮”支付的價格就是30元;如果100元成交,那么你就花了50元為“虛榮”埋單。
有人真的在大學校園里做了這樣一個“豪華順風車”的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人愿意為豪車支付更多的錢。那比通常情況下多支出的部分就是一個消費者消費“虛榮”的價格。實驗還表明,越富有的人,越愿意為“虛榮”埋單。
有一款手機在大學校園很暢銷,它的價格在4000-6000元之間。它的暢銷絕不僅僅是由于它的質(zhì)量、款式和功能,還在于不低的價格滿足了很多大學生的虛榮心。但它的價格又不是高得離譜,這讓不少大學生勒緊一下褲腰帶就能買得起。可以說,這款手機在大學生的“虛榮心”和“購買力”之間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平衡點。
我的一個朋友是做服裝代加工的,他的工廠里,生產(chǎn)過很多高級品牌的服裝。“材料品質(zhì)、技術(shù)要求幾乎都是一樣的,但貼上不同標簽,擺上不同平臺,面對不同群體,它們的價格就有了天壤之別,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朋友對我說。
我們?nèi)缃裆畹貌惠p松,也許,皆是因為我們不僅要給生活必需品埋單,還要為自己的虛榮支付一筆不菲的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