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出金子,還是過濾沙子-人生
經常有人問:如何提高人生的效率?我的原則是:要挑出金子,不要過濾沙子。這是什么意思呢?淘金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把金礦砂攤到地上,在太陽光下把里面閃光的金子顆粒挑出來;另一種做法是把沙子過濾掉,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從理論上講,挑出金子和過濾沙子是一回事。
但是第一種做法有一個明顯的缺陷,把大顆粒的金子挑出來不難,但很多細小的金砂可能因沒被發現而浪費掉了。因此開采金礦的人多采用第二種方法。其實,挑出金子和過濾沙子,象征著兩種不同的做事方法。
在生活中,采用第二種方法做事的人比較多。但做成大事的人,幾乎都采用第一種方法。舉個例子,幾年前我開始和攝影師一同外出攝影。我發現,在選片時,專業攝影師是從一大堆照片中只挑幾張很好的出來,而較業余的攝影師通常是刪掉不好的,把其余比較好的都留下。
明明用第一種方法會漏掉金子,那為什么還要這么做呢?因為這涉及人生目標和成本問題。
做事也是這樣。計算做事效率的公式可以這樣表示:做事效率=完成事情的數量×事情的影響力/壽命。
有的人一輩子就干了一件事,比如,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鉛活字印刷,并將它市場化。雖然事情只有一件,但它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我們可以說谷登堡做事的效率很高。
反過來,有一個日本人叫中松義郎,他自稱“發明王”,擁有3200項發明,可是我們找不到他的哪一項發明對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他做事的效率與谷登堡做事的效率相比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