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讓”和“少”-成長
著名房地產(chǎn)大亨潘石屹在事業(yè)上,不斷開拓進取,蒸蒸日上,令人嘆為觀止。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也有一整套的理論和實踐,具有濃厚的創(chuàng)新意識。他的這一獨特理論和實踐,使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和成長。人們從他對孩子的教育上,得到了很多的啟示和思考。教育孩子,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潘石屹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潘石屹有兩個孩子,分別取名潘讓和潘少。說到這兩個孩子的名字,潘石屹說,我的意思就是要讓孩子們懂得人生中要“讓”和“少”。多讓一點、少一點,這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和聰明。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明白,“讓”和“少”,才是人生中最大的目標和追求。
潘讓和潘少從小天資聰穎,學習刻苦,一點沒有富家子弟的驕傲和輕狂,反而衣著樸素,謙虛謹慎,團結(jié)同學,一直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兩個孩子在班上都是班長,是老師的好幫手。
有一次,潘讓在學校里和同學們打籃球,這時,又來了其他班上的幾個同學也來打籃球。一個籃球架,兩撥人要打,誰也不愿相讓。爭著、爭著,有幾個同學甚至要動起手來。
潘讓這時想起父親常常教誨自己的話,生活中,要懂得謙讓,讓,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素質(zhì)和智慧的體現(xiàn)。于是,潘讓走到自己同學面前,對同學們說,我們先到旁邊去打羽毛球吧,等他們打好了我們再打也不遲。
剛才還情緒激動的班上同學,聽了潘讓的一番話,立刻安靜下來,他們拿起潘讓遞過來的羽毛球拍,歡快地到旁邊打羽毛球去了。
那個班的同學雖然在打籃球,但氣氛明顯地感到很沉悶,他們心中好像有了滿滿的心思,潘讓的一番話,在他們耳旁一遍遍地響起,感覺剛才他們做得也很不對,潘讓他們先來的,我們卻要搶著打,現(xiàn)在潘讓主動地讓給他們先打,真讓人過意不去。打了一會兒,他們來到潘讓面前說,還是你們打籃球吧,我們打會羽毛球,一樣的。
沒想到,一番謙讓,卻讓出一種友情。潘讓提議道:“我們兩個班打個比賽,好嗎?”聽到潘讓的提議,大家都拍手贊揚,一片叫好。
此后,兩個班的同學成了好朋友,常常結(jié)對一起去打籃球。同學們說,潘讓說得有道理,生活中,學會謙讓,海闊天空。
后來,潘石屹聽說了這件事,對潘讓說,你做得對,讓,不是軟弱和膽怯,而是一種美德和傳統(tǒng),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的精髄就是“溫良恭儉讓”。這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這種精神應很好地傳承下去。
潘石屹雖然腰纏萬貫,但是,他對孩子卻十分苛刻,甚至有些吝嗇,從不多給孩子一分錢。孩子在他近乎“不近人情”的教育中,從小注意勤儉節(jié)約,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繼續(xù)穿,兩個孩子一點也看不出是“富二代”。
一次,潘少參加學校組織的春游活動。潘石屹只讓孩子從家里帶上盒飯、一瓶水,一分錢也不給他多帶。孩子委屈地說,人家同學家長給孩子帶幾十塊錢,您這個父親真小氣,一分錢也不給我?guī)А?br/>
潘石屹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道,孩子,不是爸爸沒有錢,而是在生活中要學會節(jié)省,不能浪費。家里已給你準備好了盒飯和開水,不需要再花什么錢了,從小要懂得“少”,并不是吝嗇,而是一種合理、合情地支出,從小就大手大腳,對將來人生成長是很不利的。
潘少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懂事地點了點頭。
潘石屹在孩子教育上,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教育方式。他說,他的財富,來源于社會,將來還是要回報給社會的。孩子的未來要靠他們自己勞動和創(chuàng)造,不能讓他們躺在父輩創(chuàng)造的財富上不勞而獲。
一次,一家電視臺要同時邀請潘石屹和潘讓作現(xiàn)場嘉賓采訪,潘石屹婉言謝絕了。他說,我是我,他是他,不能讓他有種優(yōu)越感,他的路要靠自己走。
潘讓很有主持的才能,在學校里,他就是一名主持人,經(jīng)常主持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很受師生們的歡迎。有朋友向潘石屹建議,要他通過熟人,讓潘讓到電視臺當個節(jié)目主持人,這對孩子來說,是個很好的發(fā)展機會。
潘石屹說,這怎么行?我不能給他鋪好人生的發(fā)展路子,他的路子,要靠他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實踐,這樣才會有出息,才會在風雨中,磨煉得更加堅強和勇敢。
潘石屹就是這樣一位“不近人情”的父親。雖然潘石屹對孩子教育很嚴,但是孩子們對他卻很理解和尊重。兩個孩子說,爸爸這是為了他們好,路要靠自己走,這樣的路才會走得踏實、堅強;果實要靠自己種植,這樣的果實,才會更加香甜。
在家里,他們有一個門楣上寫著“父與子工作室”。這個工作室,是潘石屹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談心、學習的地方。在這里,潘石屹常常與孩子們平等地、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談心。孩子們將自己在學習、生活、人生中遇到的困惑與不解,向父親娓娓道來。潘石屹總是靜靜地聽著,然后朋友似的給孩子釋疑、解惑,遇到拿不準的問題,就與孩子在一起探討。
那一幕,讓人感到格外溫暖、甜蜜。
潘石屹說,在“父與子工作室”,他們還定期開展“父與子讀書日”、“父與子談心日”、“父與子學習日”、“父與子游戲日”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日,增進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加深了與孩子的溝通和了解,這對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積極意義。
作為當今富豪,在市場開拓上,潘石屹無疑是成功者,在家庭子女教育上,潘石屹同樣是一名成功者。他的“讓”和“少”,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清新?lián)涿娴母杏X。一個“讓”字,一個“少”字,折射出他一腔俠骨柔情的暖暖父愛情懷,給人們帶來了綿綿不絕的回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