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稱呼蘊舍的學問-成長
如何稱呼同事、上司和客戶,已成為許多人頭痛不已的難題。稱呼得妥帖,不僅可以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系,為職場發展營造一個好環境,稱呼錯了則可能適得其反。
所以,千萬別小瞧“稱呼”這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其中蘊含的學問一點兒也不小。
“小”字別亂喊
孫西是公司的高級培訓師,一天,他與同事到市場做調研。當地的區域經理安排了飯局。當他得知孫西比自己小幾歲后,敬酒時對孫西的同事喊著某經理我們干一杯,然后沖孫西說:“小孫,咱們也喝一杯。”孫西一聽,故意推辭:“我吃完飯回去還得整理一下調研材料,就免了吧。”區域經理又沖著孫西的同事說:“張經理,你看小孫,可真不夠意思!”
孫西更加不舒服了,他端起酒杯很紳士地沖著那個區域經理說:“請問您貴姓?”區域經理納悶地回答:“我姓彭。”“哦,小彭,咱們第一次見面,不是很熟悉,但我要很負責地跟你說句話一即使是你們老板跟我一起吃飯,敬酒時也都會稱我一聲‘孫經理’!好了,這杯酒我敬你。喝完我就先告辭了。”孫西一飲而盡,留下那個準備喝酒的區域經理,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Tips:倚老賣老不明智
大部分人可能只接受兩類人稱呼自己為“小某”:一類是長輩,一類是前輩。職場“能人居之”的競爭機制早已打破了傳統死板的“輩分”排序,“年輕上司VS年老下屬”的模式并不罕見,因而“倚老賣老”的稱呼方式并不明智。
從“丁哥”到“丁師傅”
老丁是黃總的朋友介紹來的司機,黃總隨著朋友叫他“丁哥”,因此,公司員工對老丁也高看一眼。時間久了,老丁有些忘乎所以,不僅私下里叫黃總“老弟”,還常對公司制度、人事安排評頭論足,但他思想偏激,看法幼稚,日子久了,黃總也難以忍受。
一次,黃總請一位客人上車,特意介紹說:“這位是丁師傅,老司機了,開車技術蠻好的!”客人不明就里,老丁卻能隱約感到黃總對自己態度的變化。從那天以后,黃總一直叫他“丁師傅”。老丁從這稱呼的改變中領悟到了一絲特殊的意味,從此開車時沉默了許多。
Tips:稱兄道弟麻煩多
過于親昵的稱呼不僅會影響一個企業的外在形象,給人留下管理不規范的印象,而且還會制造一種只注重個人關系而忽略企業整體利益的氛圍。更重要的是,上下級之間的親昵稱呼會造成難堪的局面,因為不當的稱呼會給雙方帶來錯誤的心理暗示,讓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出現不應有的錯位。
尷尬的見面會
文秘小剛與部門羅經理共事三年,私交也不錯??闪_經理因工作疏忽,給公司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被免去了部門經理之職,成為普通員工。
不久,新部門經理上任。在見面會上,小剛負責向新任經理介紹部門工作人員。當介紹到前任羅經理時,小剛一時語塞——如果仍稱其羅經理,新經理聽到后會不高興,如果直接叫羅經理姓名,轉口這么快會讓人覺得你為人太勢利。思前想后,小剛還是直呼其名,向新任部門經理作了介紹。
但自此羅經理與小剛的關系變得十分冷淡。小剛私下曾試圖以舊稱呼來彌合兩人間的關系,但羅經理話里帶刺地表示“不敢當”,同時,同事們對小剛的做法也頗多微詞。
Tips:降級領導難稱呼
對于降級的領導,不宜立即“改口”,就像我們稱退休老領導時會帶上他以前的職務一樣。新上任的領導一般不會計較,如果對方推辭:“別這樣稱呼我,我已經不是經理了!”這時對方一般會告訴你一個新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