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教養-視野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臺灣人的教養-視野

            什么是教養?教養絕不是對人性善的信仰,教養有時候就是對人的劣根性設置減速的路障。
              
              那些物質層面的形而下的路障,最終成就了某種教養。
              
              一
              
              幾乎在來臺灣的第一天,我就想寫這樣一個題目。
              
              記得我第一次來臺,因為忘記帶入臺證無法入境,只好乘原航班飛回。在飛機上,我遇到上海西門子公司的一位白領,一路上我們聊得很開心。我問他對臺灣的印象如何,他說:“臺灣人很有教養,待人禮貌周全,而且衛生習慣很好,垃圾都會分類回收。”
              
              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他,因為當時在我的腦海里,還浮現著這樣一些文字:
              
              我看見成百人到淡水河畔去欣賞落日、去釣魚;我也看見淡水河畔的住家把整籠整籠的惡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廁所的排泄管直接通到河底,河水一漲,污穢氣直逼到空氣里來。
              
              ……
              
              我看見出租車穿來插去,最后停在右轉線,卻沒有右轉的意思。一整列想右轉的車子就停滯下來,造成大阻塞,你坐在方向盤前,嘆口氣,覺得無奈。
              
              ……
              
              經過郊區,我聞到刺鼻的化學品的味道。走進海灘,看見工廠的廢料大股大股地流進海里,把海水染成一種奇異的顏色。灣里的小商人焚燒電纜,使灣里生出許多智障的嬰兒。我們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嗓音稚嫩、臉頰透紅的下一代,將在化學廢料中學游泳,他們的血管里將流著我們連名字都說不出的毒素……
              
              ……
              
              西方人來臺灣觀光,旅行社會頻頻叮嚀:絕對不能吃攤子上的東西,最好也少上餐廳;飲料最好喝瓶裝的,但臺灣本地出產的也別喝,他們的飲料不保險……(龍應臺《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
              
              但當我真正踏上臺灣的土地時,我才發現,臺灣的大街小巷真的很干凈,即使那些老舊的街道和房屋,即使那些正在施工的建筑,也都給人以整潔、清新的印象。
              
              也就20多年時間吧?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讓臺灣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到了花蓮,天藍藍,海藍藍,山青青,草青青,連大街上的車子都像剛洗過似的,整個一世外桃源。
              
              群山環抱的東華校園,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觀園,走到哪里都是風景,走到哪里都覺得心曠神怡。
              
              在宿舍區,果然有不少垃圾桶:綠色的上面寫著“一般垃圾”,黃色的上面寫著“紙類、紙箱、盒、紙餐具、鋁箔包”,藍色的上面寫著“鐵容器、鋁容器、塑料容器、保麗龍”等字樣,一字排開,整整齊齊。
              
              在餐廳里,也必有一個垃圾處理區,師生們用完餐,自覺地把不同的垃圾傾倒在不同的桶里,把碗碟杯筷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整個大學校園里,很少看到清潔工人,只有早上七八點時,會有一輛垃圾車開到學校,依次將垃圾分類運出校外。
              
              垃圾分類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無須太多成本。但不要小看這些分類的垃圾桶,它們不僅承載了環保的理念,還讓每個人都成為生活的自我管理者,節約了人力、物力。而且,我覺得它對人心也有凈化作用—一個人人都必須做好自我清潔的地方,絕不會對清潔工和環衛人員產生歧視。
              
              從這些垃圾桶上,我得到的啟示是:有時候,教養就是在細節中逐漸養成的。
              
              二
              
              再舉一個例子。在東華校園,機動車道四通八達,每天經過的車輛不算多,也絕不少,卻沒有紅綠燈。我第一次坐車進學校是在夜里,看不清路況,覺得每走一段車子就會減速,然后“咯噔咯噔”地越過一道凸起物,周而復始。這讓我有點兒納悶。
              
              第二天我才發現,每條路上在拐彎處、道路交叉處或上下橋處,都會有一個用白色油漆寫的很大的“慢”字,隔不遠還有幾道白線,接著又是一道黃黑相間的弧形減速帶。走到跟前,我發現那個“慢”字和那些白線都有一定的突起。后來我才知道,東華大學的教授們管那些減速帶叫“面包”。有時候,他們甚至有點兒討厭那些頻繁出現的“面包”,視它們為“路障”。
              
              不知道你怎么看,反正那些“面包”讓我欷歔不已。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人性化也很有效的減速設計。
              
              一個好的設計要從人性的最低端開始,要把人的劣根性和惰性充分考慮在內。如果說那個“慢”字是對你的善意提醒,那么幾道白線和那一道道減速帶,就是用實物的形式讓你“快”不起來。如果你還心疼你的愛車,你就不能不放慢車速,緩緩而過。
              
              當你緩緩經過的時候,路人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
              
              什么是教養?教養絕不是對人性善的信仰,教養有時候就是對人的劣根性設置減速的路障。
              
              那些物質層面的形而下的路障,最終成就了某種教養。
              
              在臺灣,也有不少在大街小巷跑得很快的摩托車,但我發現,無論他們跑得多快,在有行人的地方,都會放慢速度。
              
              三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那天,在我們驅車趕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路上,隔著雨簾,我看到前面的大客車后面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李宗翰。再一看,上面還有三個小字:駕駛員。
              
              我問開車的臺灣京劇學院的喻老師:“那是駕駛員的名字嗎?”
              
              他說:“是的。寫上駕駛員的名字是提醒路人,萬一發生車禍,可以迅速找出責任人。同時,把駕駛員的大名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也有監督作用吧。”
              
              我補充說:“恐怕這里面也有一種激勵作用,駕駛員的名字大白于天下,其實也就意味著他差不多等同于公眾人物,他就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喻老師說:“沒錯,有的駕駛員在網絡上還成為網友們品評贊美的對象,擁有自己的粉絲。”
              
              我注意到,在建筑工地的墻上,常常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工程項目負責人的名字和電話;在圖書館的柜臺上,也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值班學生的名字;在宿舍區門口的墻壁上,也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宿舍管理員的名字。
              
              這些寫有名字的牌子,不過是很小的細節,卻可以起到明確責任、激勵友善、展示教養的作用,意義非同小可。
              
              “細節決定一切”,在臺灣,我才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深意和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凸凹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爽爽性刺激一区二区视频| 搜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jazzjazz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白丝爆浆18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蜜桃传媒视频麻豆第一区|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