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愛哭郎-情感
從一上床開始,明明就念叨著明天不想去幼兒園。她不知從哪找出一根紅繩,攥住一頭說:“媽媽你拉著我。”開學已經兩個星期了,每天早上她都是一路大哭著去幼兒園,一進門更是高分貝哭喊“我不要”。晚上一邊說著“媽媽我不想離開你”,一邊愁容滿面地睡去。
在北京,明明保持著每天六點前起床和晨哭的習慣。半條胡同的人都知道,那個特別愛哭的小姑娘又回來過夏天了。怕打擾鄰居,我大清早帶著她去胡同口,對著大馬路一次哭個夠。大約半小時,她的“起床氣”撒干凈了,人也神清氣爽了。然后,我們去牛記或烤肉宛吃早點,溜半圈后海,我再帶她去中醫院捏脊,她告訴我:“媽媽,很舒服。”
“高需求寶寶對環境非常敏感,他們很容易因為一些變化感到不安,不愿接受變化。他們白天容易受到驚嚇,晚上也睡不安穩。”就像兒童心理書中描述的,明明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她怕老虎的叫聲,怕特別老的老人干枯的手,怕大狗,怕打雷打閃,怕家人突然不見了。
愛哭的明明讓我這三年多過得筋疲力盡。我承認我害怕過周末和假期,只要打破一點生活規律——去陌生的地方、沒有睡午覺、和小朋友玩興奮了、太閑或太累——都會讓她困鬧不睡,繼而驚醒狂哭。回到北京后,我又給明明用上尿片了,因為每天晚上她憋尿后入廁都會號哭到自己清醒過來為止。家里的長輩有時被明明哭得心煩氣躁,教訓她:“這么大了還不如小寶寶。”她則會報以加倍的號哭指數。
和暴躁易怒的壞脾氣一樣,明明的服務精神也是伴隨極度敏感的內心世界與生俱來的。等她哭夠了,她就會讓我給幼兒園的好朋友和老師烤松餅,還會在旅行的時候買他們喜歡的小禮物,而不是她自己喜歡的。在外面上洗手間,她會把手紙抽出一點露在外面。她告訴我,這樣別人用起來更方便。家庭聚會的時候,她總能報出每個大人愛吃的菜名。有一次表姐跟我說:“我在家給倆娃做飯,我家小猛拿起來就吃,明明卻會說:‘你和姨夫怎么不吃?’”
“我的一生不過是一段無限延展的童年。”香奈兒在《永別,不再見》里這樣說道。“我愛你。”“我想你。”“我覺得你特好看。”去世的爸爸一直就是這樣對我說的,所以我打小就自信。如今,我也一直對超級沒有安全感的明明這樣說。我相信,她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