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泥火盆-情感
凜冽的寒風吹起,坐在空調(diào)暖房的我們,不由得憶起雖貧乏寒冷但又溫暖溫馨的童年生活來。
那時,天氣似乎比現(xiàn)在冷得多,鄉(xiāng)間小道上,常見路面被凍裂開來,裂紋縱橫交錯,猶如破舊的蜘蛛網(wǎng),凍得鼻頭紅紅、臉兒青青的我們,在河里的冰面上,瘋玩夠了后,如一群小老鼠般,匆忙地鉆進掛著草簾、溫暖異常的土屋內(nèi)。
其時,屋子里的中央,放著的泥火盆里,炭火紅紅,像成塊成塊晶瑩透亮的瑪瑙、寶石,散發(fā)出的暖氣,撲在臉上,暖烘烘;火盆邊圍著一圈烤火的鄉(xiāng)親,咯咯拉拉的東家長、西家短,談天說地,整個屋內(nèi)氣氛熱烈,猶如春天。
這泥火盆是舊時農(nóng)村所特有的東西。家境殷實的,多買一個鐵盆,當作火盆,可是那時候,整個農(nóng)村,又有多少富裕的農(nóng)戶呢?所以,多數(shù)用的就是泥火盆。
爺爺有一手做泥火盆的好手藝,整個過程,大約得半小時。他先從南坡地里,挑來韌性較好的黃膠泥土,用清水拌成糊狀,再往里面添加一些麥秸桿,做泥巴的“筋骨”,用镢頭砸勻,在地上反復(fù)摔打,成了一個大泥團,就可以使用了。心細的爺爺,平時會撿拾一些漏水破爛的土瓦盆放到家里,用作泥火盆的胚子,做時,用雙手挖捧起剛和好的泥,往準備好的破土瓦盆上甩,他不停地用力把泥巴甩在破瓷盆上,看厚度差不多了,就伸手在水盆里,捧一捧清水,瀝在已顯雛形的火盆坯子上,就著那清水,把泥盆的里外面,用手抹得溜光、水滑。爺爺干活兒很認真,容不得有一絲紕漏出現(xiàn),泥火盆的里外兩面,光滑得須得如鏡子般,各個部位厚薄一致,成正圓形,不歪不斜,線條圓潤,整體看來舒服協(xié)調(diào),才住手,看起來簡直是做一件精致的工藝品。
我家的泥火盆,曾經(jīng)溫暖了我的整個童年。那盛著熾熱炭火的小盆,盆沿邊上,被爺爺匠心獨運地用小木棒,畫上了小魚、小鳥,那些小動物,個個栩栩如生,仿佛“噓”一聲,就會被嚇飛、嚇跑。年邁的爺爺,有時候,就把盛有高粱燒的小瓷壺,用牛皮紙塞住口兒,再用鐵鏟在火盆里扒開一個小坑,放進小瓷壺,埋住,一會兒,酒香就溢滿了整個小屋。爺爺愜意地拿出來,就著嘴,抿幾口后,臉兒就被燒酒醺得紅彤彤的了,等到興致高了,就大聲給我們講《穆桂英掛帥》《封神演義》等古書里的故事,鄉(xiāng)音方言,聲情并茂,聽起來,貼心近肺,大大激發(fā)了我的美好想象。有時,奶奶也會把花生、土豆埋到快要燃盡的熱灰里,半個時辰,就可以吃,現(xiàn)在似乎感覺,任何美味佳肴,都趕不上兒時火盆里的熟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
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泥火盆,已屬“明日黃花”,風光不在,以前家家使用的泥火盆,早已不見蹤影,被空調(diào)、暖氣爐取而代之,曾經(jīng)為鄉(xiāng)親做泥火盆的爺爺,不免有些落寞,我打著手勢,詢問耳聾的爺爺,以前我們家曾經(jīng)使用過的火盆,還找得到嗎?一向耳聾的爺爺,竟意外地聽明白了,他擺擺手,眼里流露出懷念的神色,什么話都沒說,轉(zhuǎn)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