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比思維只能慢半步-成長
他當時是北京郊區的一個供銷社的電工,月薪雖然只有30元,但畢竟擁有了自己的“鐵飯碗”。他算了算自己一輩子的工資后感到有點失望。于是,他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而選擇了辭職。
辭職后,他背著一個“裝備”齊全的小包當起了刷煤氣灶的小販。那是1982年,北京的普通家庭還沒用上燃氣具,家家戶戶都是一個土夯的煤氣灶臺,日子一久,煙熏火燎就黑乎乎的。他打開背包,拿出抹布,先清理一遍灶臺,然后給灶臺抹上燒堿,用濕抹布嘩嘩地洗,再用清水把灶臺表面清干凈。接著,他把清漆和銀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好,再均勻地粉刷上去。他干得滿頭大汗,一天下來,收入8元,除掉成本只有2元純利。
看到刷煤氣灶不賺錢,他想該干點別的事。這年冬天,他在自家廚房做出了60臺落地燈,雖然是“三無”產品,但卻被居民們搶購一空,甚至還有一個供銷社來向他采購了幾十臺。60臺落地燈最后一共賺了160元錢。這對于原來一個月工資30元的他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這筆錢讓他從根本上堅定了他能夠靠自己雙手干一番事業的決心,也給了他創業的極大信心。
落地燈的生意做了沒多久,他從一個朋友單位買來一批積壓的電子元器件做音響放大器。這樣,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音響制造廠做了幾年后,他發現北京的制造業不如商業。而且偌大的一個北京城,賣音響的沒有一家大到能夠把所有的品牌、零配件集中起來銷售的大店。他看中了玉泉路一家商場,租了下來,成立了一家音響城。因為知名度不高,他的經營非常慘淡,但他認定了這個有前景。他選擇了堅持。咬牙挺了半年之后,這個音響城在京城老百姓中間逐漸有了名氣,大家都知道他的音響城里面所有音響一應俱全,選擇余地大。就這樣,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后,他走進了家電生意的圈子,并且成為北京市場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
就這樣,他從刷煤氣灶的小販奮斗到了身價30多億的大老板。沒錯,他就是被稱為中國創業名人的張大中。
張大中的成功在于他的“行動比思維只能慢半步”。從他的創業史來看,他的確是這樣的,他敢想敢做,想到了就立即行動。他的“行動比思維只能慢半步”,讓他在別人觀望的時候就開始了行動。這樣,他總是因比別人“快半步”而領先,從而成了行業領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