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取出的寶石-視野
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一支地質隊在大別山地區探礦,意外發現了大別山紅寶石。這一發現立即轟動全國,震驚世界。一時間,國內外大批專家學者、珠寶商蜂擁而至。
紅寶石歷來是高貴和地位的象征,長久以來,我國都未發現過紅寶石礦藏,由此,紅寶石在國內更顯得彌足珍貴。而此次發現的紅寶石,晶體完整,色澤紅潤,堪稱稀世珍品。在陽光照耀下晶瑩奪目的紅寶石,令目睹者無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家都急于把紅寶石從巖石中取出,但狂喜之后卻是深深的失望。由于這些星星點點的紅寶石藏在堅硬的巖體中,想把一粒粒紅寶石完整地取出來,不但成本巨大,而且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巨大的困難面前,人們只能望“寶”興嘆。紅顏薄命的大別山紅寶石由此沉寂了20多年。本來價值不菲的紅寶石僅因為無法取出,而變得毫無價值。
直到安徽地礦局高級工程師王世年對大別山紅寶石的重新發現,情況才有了極大改觀。和首次發現者一樣,王世年深為自己的發現而歡呼雀躍,為了順利取出紅寶石,他殫精竭慮,先后采用了化學液體浸泡、機器擠壓等辦法,但化學液體根本無法滲透至堅硬的巖體內,用機器擠壓雖然可以分離出紅寶石,但被擠壓過的紅寶石會留下細碎的裂紋。所有他能夠想到的辦法都失敗了,王世年變得一籌莫展,一度心灰意冷、茶飯不思。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送給他一幅紅梅圖的畫作。望著宛如紅寶石般的點點紅梅花,他突然茅塞頓開,一下子想到了體現紅寶石價值的辦法。
他拿著切割下來的帶有紅寶石的巖體,找到了雕刻師,按照他的思路和要求,雕刻師就地取材,一尊美輪美奐、璀璨奪目的紅寶石紅梅石雕躍然而出。王世年突破慣性思維的奇思異想,使原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紅寶石,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隨后王世年因地制宜先后制作了汗血寶馬等紅寶石珍貴雕刻品,大別山紅寶石的價值得以不斷飆升,受到了眾多收藏家的青睞和追捧。
大別山紅寶石的價值高低、命運抑揚,歸結于發現者的思維轉變,瑰寶在“收”的慣性思維里變成了“雞肋”,在“放”的另辟蹊徑中,終于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