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懲戒說謝謝-成長
在馬達加斯加海島上生活著一種特有物種——狐猴。為了躲避各種各樣的危險,它們常年生活在帶有毒刺的刺林中。雖然刺林旁邊長有許多可口的水果,可是狐猴們卻從來不去攀摘,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偶爾有個別不知死活的幼猴抵擋不住水果香味的誘惑,貿然靠近那些水果樹,立刻就會有成年的狐猴跳出來把幼猴抓過來,狠狠地按到旁邊的毒刺上,毒刺上的毒素使得幼猴疼痛難忍,全身顫抖,其他狐猴馬上遠遠避開。狐猴正是以這種十分殘忍卻行之有效的方式讓幼小的狐猴們認識危險,記住教訓,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狐猴被獵殺的幾率,保證了狐猴種群的繁衍。
動物尚且能夠如此,我們人又如何呢?
生活中,許多人遇到批評指責或懲罰時,往往會心存不滿,不是罵別人吹毛求疵、雞蛋里挑骨頭,就是罵別人心存妒嫉、挾私報復。“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是口頭禪,他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用在了抱怨上,根本不去改正缺點,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這樣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現實中有許多人也是能夠正確對待懲戒的。1914年的康乃爾大學哲學系有個長袍短褂的在讀研究生,別看他衣著不時髦,卻是康大最令人矚目的明星學生,特別是他獲得了“卜朗寧文學征文獎”之后,不時有人邀請他到各地去演講。他的導師克雷敦教授對他外務太多不能專心于學業十分不滿,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終于在教授的建議下系里取消了他的獎學金,以此作為對他的一個警告。這樣的事發生,不只讓人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會讓人名譽掃地,有些人會十分懊惱傷心,進而對老師心懷怨恨。可是他的反應卻大大不同。他不是埋怨別人,而是深刻地反省。他意識到熟人太多、應酬太多,的確讓自己荒時廢業了,這樣遲早會斷送自己的學業。于是,他果斷地決定,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讀書。不久,他轉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在哥大的兩年,他摒絕外務,刻苦攻讀,兩年時間里,他不僅完成了博士學業,而且寫下了后來開辟了中國學術史新紀元的《先秦名學史》。這個人就是25歲成為北京大學著名教授,發表引領新文化運動《文學改良芻議》,對中國的新文化新思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的胡適。多年后談到當年那次受到的懲罰時,胡適仍十分感激,說那讓他“從睡夢中驚醒”。
胡適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在懲戒面前能夠躬身反省,所以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決定,拋棄世俗的繁雜和虛名,潛心學問,學有所成。
遇到交警罰款時,大多數人都會懊惱萬分,但當我們看到因違章而葬身車輪下的血淋淋的交通慘案時,又都會慶幸自己的小心和守則。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俗語也說:“吃一塹,長一智。”這些都在教育我們要感激懲戒,在懲罰面前我們要勇敢地反省自己,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做有益的事,才能成就光輝的事業,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