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如何度過試用期-成長
不管你是剛剛畢業的就業者,還是職后跳槽者,當你獲得試用機會后,也只能說是成功了一半。如何順利度過3到6個月甚至更長的試用期,是大有學問的。讓我們看看一些過來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也許會有幫助。
要禮貌但不要謙卑
林梅大學畢業后以優異的考試成績進了一家效益非常好的出版社,做著自己喜歡的編輯工作。在試用期間,她本著與人為善的態度,處處小心翼翼,見人三分笑,無論有什么事情請教別人都是老師長老師短的。一些比她年輕的同事多次提醒她不要叫老師了,這樣顯得生分,大家還是互相叫名字隨便一些,否則弄得大家在她面前真的非要裝出一副“前輩”的樣子,很是拘束。
更糟糕的是,林梅為了表示自己的謙卑和禮貌,也怕引起別人的誤會,在工作上即使是她知道的事情,也聲稱自己不知道。結果就給單位的領導和其他同事留下一個“她不是謙虛,是真的沒有本事”的印象。最后,實際上業務水平不錯的林梅被延長了試用期。
保持一定程度的謙虛禮貌是應該的,但一定不要過度。太禮貌了反而讓人覺得你不真實,同時也很難融入同事們原來關系比較親密的圈子。你應該記住,既然大家是同事,那么大家在人格上就是平等的,你不用比別人表現得更謙卑。
不攬責任但要承擔責任
3個月試用期的第一個月,姜瑞所在的銷售部門就出了一起生產責任事故,因為錯過了發貨的最佳時機而給公司帶來了3萬元的經濟損失。損失雖然不大,但按照公司的規定,是要追究責任的。
在處理這件事的會議上,姜瑞客觀地分析了發生這次事故的原因,勇于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并且對以后如何才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他積極的態度贏得了公司領導層的信任。所以他順利結束了自己的試用期,也為自己在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正處于試用期的新人,你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遠遠低于其他老同事。而且很多人向來就喜歡把責任往新人身上推,這時候,你既不要為了贏得同事的好感而對責任大包大攬,這樣無疑是在引火燒身,但也不能為了給領導一個“完人”的印象而推卸責任,那只會讓你得不償失。
參與活動但不要加入“小圈子”
新人一到單位,總會引起別人的好奇。大家可能會互相打聽你的名字、畢業的學校、在單位的背景等等,然后可能會邀請你參加他們的一些集體活動。小梁就是這樣,他剛來公司兩個星期,就和分屬不同部門的幾個年輕人稱兄道弟了。下班后幾個人一起去泡酒吧、吃飯、打麻將……小梁覺得這么快就被大家接受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情,有時候即使手頭還有沒完成的工作,但為了“隨群”,也把工作暫時放一放,跟他們去玩了。他們之間儼然成了一個小圈子。
3個月試用期一過,小梁被人事經理告知他試用期的表現不合格,現在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走人,二是延長試用期。
好心的人事經理告訴他:你不應該和他們天天泡在一起,他們里面有的人,因為工作懶散早已進了公司下一步裁員的黑名單。
作為正在試用期的“準員工”,對于公司的集體活動要積極參與,這是你關心集體的表現。但不要參與一些小圈子,這很容易讓公司的管理層對你產生懷疑。因為很多和公司產生矛盾或者對抗的行為,就是以這種小圈子的名義進行的。這時,即使你很清白,也難脫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