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通技術做到頂尖-成長
一個初中畢業的泥瓦工會有出息嗎?讓他來告訴你吧。
由于家境貧困,他初中畢業就回家種地,后來當上了一名泥瓦工。能吃苦,是他成功的基礎。他所在的建筑公司經常有出國務工的機會。一次去坦桑尼亞承建水壩工程,很多人覺得太苦,都不愿意去,然而,他覺得到國外做泥瓦工能學到許多新鮮東西,就主動請纓,并獲得了批準。那兒真的很落后,“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一到那兒,年輕的他就成了“師傅”。吃的苦就不說了,正是這次機遇,讓他成了泥瓦工中不僅技術過硬而且善于管理的人才。此后,他又數次被公司派往國外工作,他因此積累了在沙漠、冰凍等惡劣環境施工的經驗,他被公司提拔為業務主管,受到所在的中鐵高層的器重。
2007年9月中旬,經過慎重考慮,多方研究,他成了我國科考隊“雪龍號”上的一員。這次,他是受命組建12人的施工隊去南極完成一些被列為國家重點工程的項目建設。
他不僅能吃苦,還非常愛動腦筋,憑機智為中國人爭了光。南極,是個特殊的地方,無國界無主權。根據國際相關條約,南極“誰占誰得”。這時,對于南極四個必爭點中僅剩下的一個考察點,他和大家必須盡快搶在其他國家的前面將工程開展起來。那兒沒有一點土壤,經過反復琢磨試驗,他們終于成功地在巖石上鉆孔埋下了鋼筋,沒想到的是就在這時來了幾個美國科考隊員,認為中國人占了他們的地盤。原來美國人事先沒來得及在此地建考察站,但他們用石塊圈定了他們認為比較理想的地方。考慮到國際關系,他和隊友們只得前功盡棄。時間不等人,該怎么辦呢?那天夜里,他急得都沒睡好。天快亮時,外面刮起了狂風。風停后,他到外面一看,美國人圈的石頭早被刮跑了,他們正忙著重新“擺石圈地”。而他和同伴們頭天在巖石上埋下的鋼筋因有灌進的混凝土固定而紋絲未動。他靈機一動,急忙帶人拿著照相機“咔嚓咔嚓”一通拍照,隨后,在事實面前,美國人只得無奈地走了。
他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他能吃苦肯動腦筋有著非常豐富的極地施工經驗,因此讓附近的法國科考站的人十分欽佩。當他們得知他的月薪只有800美元時,十分不屑,當即決定以高薪邀請他去法國工作,他當即拒絕,并嚴肅地說:我是在為我的祖國工作,即使國家不給我任何報酬,我也愿意干,我服從祖國的安排。
就這樣,憑著膽大心細,吃苦耐勞,歷經千難萬險,與同伴們終于圓滿地完成了具有非常意義的任務。
半年多后,他和隊友們終于回到了祖國。他是第一個到南極做泥瓦工的打工者,又有國外許多單位主動聯系他,希望他能去幫助他們搞特種施工,有的竟開出高達26萬美元的年薪。然而,他是這樣說的:如果單位允許,我就接受國外的邀請,此次南極之行,我學到了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經驗。以后,再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施工,我都不怕了。
他,就是江蘇省寶應縣的崔侖明,一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泥瓦工,由于刻苦鉆研,將泥瓦工這一社會最低層最普通的職業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業內佼佼者,不僅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到南極做泥瓦工的打工者,還成為眾多國家爭相高薪聘請的人才。
崔侖明的故事,再一次印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