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歌-情感
一
林沖刺配滄州,行至野豬林,被董超、薛霸綁在樹上,要加以殺害的時候,只聽得松樹背后雷鳴一聲,一條鐵禪杖飛將出來,把薛霸的水火棍一隔,飛出九霄云外,松樹后面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林沖睜眼一看,正是他的兄弟魯智深!
原來,魯智深“憂得你苦”、“放你不下”,特地暗里護著林沖一直相隨,簡簡單單的結拜,送出千里萬里,回腸蕩氣,直到打聽實了,快到滄州,再無險惡,方才作罷。
野豬林里,魯智深把綁林沖的繩子割斷,扶起林沖,開口便是:“哥哥!”
關山萬里,云水高誼,至此,終明白什么叫江湖義氣。
二
上世紀末,作家野夫離家南下,揖別親朋,遇好友劉鎮西,劉鎮西與野夫相交數十年,多受照顧,堅持要請客送別。
野夫知他家境窘迫,婉拒無需這些俗禮,最終因劉鎮西強邀而應,晚間,野夫與另一至交到達劉家,桌子上果然沒有很多的菜,兩葷一素一湯,卻只放著兩副碗筷和酒杯。劉鎮西喃喃地說他們全家都先吃了,就想看著野夫喝酒聊天,他們一家便足矣。
野夫和淚下酒,劉鎮西取出他那一把二胡說——我為送你遠行,填了一首詞并譜曲,且教會了妻子和女兒。現在聊助兩位酒興,我們全家一起為你們合唱一下。唱得不好,萬勿笑話。
就在那空空如也的陋室,蒼涼的二胡聲開始回旋。劉鎮西沙啞的嗓子,和著他五音不全的妻子的如泣如訴,再加上一個少女脆生生的童音,就那樣投入地纏綿長歌。
世間這樣的送別法,平生第一次聽說。每每讀及此處,熱淚長流。
三
“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這被稱為西湖三絕,長橋位于西湖東南角,長僅數米。
長,不是橋長,情意比橋長。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杭州萬松書院讀書,后祝父來信催歸,梁山伯十八相送。據說就在這座橋上,三步一回首,五步一徘徊,你送來,我送去,來回送了十八次。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這一別,花自飄零水自流,千百年的愛情,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四
老太太有四個兒子,丈夫死于敵人的槍下,家仇國恨,她把大兒子送上戰場,隊伍很長,她站在村里的埡口上,大聲呼喊:兒咧,娘等你回家。隊伍都哭了起來。
沒事的時候,她就在埡口望,看看兒子有沒有回來,一年后,她等到的卻是兒子犧牲的消息。鬼子還沒趕出,悲痛之中,她又把二兒子送上戰場,還是那個埡口,還是那樣喊:兒咧,娘等你回家。
后來,第三個兒子接下兩位哥哥的槍。最小的兒子,也終于倒在戰場。
她精神開始失常,一個人,常常跑到埡口上呼喚:兒咧,娘等你回家。聲聲斷腸。
她去世的時候,沒有子孫抬靈,一個村所有的小輩,都跪在她的墳前,送行的哭聲,撼天動地。
五
自幼家貧,隨奶奶長大,孩提時,常繞奶奶膝頭,撒著嬌要零嘴兒,奶奶哄我,問:長大了要怎么待奶奶啊?那時條件差,沒肉可吃,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回雞肉,我就甜甜地回答:等將來長大了,掙著錢,給奶奶買一只公雞,大紅冠的,我聞都不聞。只要一說,奶奶就笑,多少年,不厭其煩地問這一個知道答案的問題。
奶奶去世的時候,我沒哭,就坐在她身邊,看著,等著,期待她醒來,寵我,疼我,護我。直到兩天后下葬的時刻,才反應過來,歇斯底里撕打咬扯那些幫忙的親戚,不允許他們抬走奶奶。
我還沒掙到錢呢,還要給奶奶買大紅公雞吃,聞都不聞一下。墳前,我被父親按住,氣竭,暈了過去。醒來,再也沒有了奶奶。
昨夜夢中,又見奶奶,大紅冠的公雞喲,燉得真香,奶奶把雞腿,遞到我的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