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與“友”-成長
朋友”一詞,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謂“在家靠自己,出門靠朋友”,也是說明“朋友”的重要。人生在世,誰沒有仨倆朋友,殷秀梅一曲“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更是把“朋友”一詞推到了極致。但在我國古代,“朋”和“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朋”在古代是一個貨幣單位,相當于現在的元角分。通常是五貝為一朋,也有說十貝為一朋的?!对?middot;小雅·菁菁者莪》中就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因過去的私塾先生大都只教三五個學生,最多也就十來個弟子,所以人們把“同學”稱為“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兑?middot;兌》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孔穎達疏:“同門曰朋,同志曰友。”《說文解字》中把“友”解釋為“同志為友”,要比“朋”的解釋確切得多。
“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兩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兩個人握手的意思。古人不但創造了“友”字,還把交友的方法告訴后人,可謂是用心良苦。《荀子·性惡》“擇良友而友之”。就是說交友要慎重,切勿濫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盡管“朋”、“友”兩字各有所指,但大家用起來往往把它們聯在一起。《周禮·大司徒》“聯朋友”,《論語》“與朋友交”,清·劉開《問悅》“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過足矣”等等,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為一體了。
當然,也有用它們當中的一個字,代表它們兩個字意思的文案?!妒勒f新語·方正》“太丘與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還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上文中無論是一個單字“朋”還是一個單字“友”,它們代表的都是“朋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