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的是朋友,而不是朋友圈-成長
S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是與互不相同的密友的自拍。在這個城市,凡是有大型活動必活躍著S的身影。他的朋友圈儼然已經成為某個都市報的活動版塊,實時播報著這個城市的各種動態。每每將他的朋友圈一一掃過,我都會產生一種“不配和他同在一個城市”的自慚形穢。
朋友L截然不同。L少言寡語,不愛熱鬧,不議是非,平日里一副形單影只的孤獨模樣。我們交情不深,畢業后鮮少聯系,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他的電話,他讓我猜猜他在哪兒。還沒等我開口,他就自顧自地說起,大學的時候,網絡上有個帖子流傳很廣,說人一輩子一定要坐一次通往俄羅斯的鐵路。當時我一臉興奮地發給他看,他記住了這一路山巒,草原,白樺林,貝加爾湖,心心念念地想去一趟……老掉牙的少年往事,他連各種細節都記得比我清楚。我心里一暖。
有段時間,朋友圈流行集贊的活動,S君一連發了許多個,要大家幫忙點贊。有天,S君向我抱怨集贊人數總是不夠。倒是L偶爾發來的“求點贊、求轉發”,等我點開的時候,下面都早已有了他的留言:謝謝各位朋友幫忙,我的贊已經夠啦!從關系的親疏來說,我無疑是和S君更熟悉一些。但S君似乎與整個世界都熟稔,他的世界并不缺我一個。S君讓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哪怕只是非常微弱與渺小的存在。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內心里總希望自己至少要比別人特別一點。就像L對我:當我看到貝加爾湖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你。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在L心中,比起別人,多了一彎月牙形的湖泊。我也犯過S的錯誤,誤以為經營好朋友圈,頻頻獲得他人的點贊就是社交皇后。其實是那些點贊的意義,不過是“你的生活過得很不錯”或者“朕已閱”,而不是“你過得好嗎”“我好想你”。
兩個人擁有的獨家記憶,遠比一方搖曳生姿的朋友圈來得珍貴。
朋友相交,講究真誠。如L君,雖然平時聯系不多,但留存心中的卻是彼此之間的美好回憶。L君的成功,正是源于他對朋友的點滴在乎,默默的,不張揚,存乎心,發于內。相反,S君經營朋友圈,收獲的只是社交的炫耀,而非朋友的認同感和真心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