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吧,我為你驕傲-成長
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我就為孩子建立了專項日記。孩子每天放學后,會將在學校的所見所聞告訴我,諸如上了什么課,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同學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自己說了什么做了什么,由我如實記錄孩子在學校的每一天。日記中當然還有我對現行教育的感受。
兒子讀小學時,我為他記錄的《鄭亞旗上學日記》,一直沒有出版。最近,溫家寶總理對教育發表了看法,認為我們今天的教育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于是有出版社動員我出版這部35萬字的《鄭亞旗上學日記》,出版社認為這部日記記錄了一個小學生六年就讀的經歷,對教育改革有意義。
我今天翻閱這部《鄭亞旗上學日記》,看見了一件塵封已久的事:
孩子讀小學一年級時,一位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辱罵一名學生,雖然不是罵我的孩子,但是我的孩子愣了,他繼而淚流滿面。
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育,是品質教育。尊嚴是品質教育的基礎,人要有尊嚴,也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尊嚴。再有就是平等。我知道,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于是,自從孩子出生后,我就用行動告訴他,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包括大人和孩子。要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互相贊美。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頭一次聽到老師辱罵學生,自然會不知所措、淚流滿面。
當晚我獲悉我的孩子由于老師罵別的同學而哭泣,我在日記里寫道:孩子哭吧,我為你驕傲!
每個人都有尊嚴,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人。所有人都應該平等:父母和孩子,老師和學生。我們的教育,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這些。遺憾的是,我們的個別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皇帝和臣民的關系,老師可以隨意通過辱罵侮辱學生的人格,打擊學生的尊嚴和自信。其實,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發脾氣,是無能的表現。
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導。老師當眾貶損學生,等于給學生做負面示范:可以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嚴。
當我無力改變學校的現狀后,我只能選擇將孩子領回家,自己施教。他現在已經26歲,與人為善,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并且從18歲起已自食其力,沒再花過我一分錢。
因老師辱罵別的同學而淚流滿面的孩子,我為你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