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速度和長度-情感
一位母親,當她從菜市場買完菜回家時,走到自家樓房的馬路邊,瞥見3歲的兒子正爬到沒有欄桿的陽臺上。在她盯著兒子發呆時,兒子也驚喜地發現了她。她急忙朝兒子擺手,示意兒子趕緊遠離陽臺。然而,兒子畢竟才3歲,哪懂得媽媽的心思,他認為媽媽要抱他,便作出一個擁抱的姿勢向媽媽撲去。
周圍的人也看到了這一幕。他們都傻了,都呆了。誰也沒有想到,這時會出現一道黑色的旋風從他們眼前呼嘯而過,穿過馬路,向孩子墜落的地方奔去。
黑色的旋風正是這位母親。此時,她跌坐在地上,而她3歲的兒子剛好落到她懷里哇哇大哭。兒子安然無恙,她卻臉色慘白。
人們無法相信,自然學、社會學、生物學等等所有的科學也都無法相信。要知道,在極短的時間里從馬路那邊跑到馬路這邊并穩穩地接住兒子,根本不是常人所具備的能力,可是奇跡就發生在眼皮底下,容不得人們懷疑。
第二天,日報的頭版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告訴了人們答案:愛的速度無法衡量。
一位探險家,他決心用自己厚實的腳板去丈量蒼蒼茫茫的大漠戈壁,去體驗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去攀登無限雄奇的崇山峻嶺。告別了自己的妻兒,他出發了。憑著堅強的意志和執著的精神,他就快要走完計劃的路線了。突然,他想給家里掛個電話,報個平安。接電話的是妻子。妻子在電話里哭著說:“你快回來吧,孩子因為長期見不到你得了抑郁癥,不能上學了。”而他的兒子突然搶過電話,哭著對爸爸說:“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啊?你說我考了一百分就帶我去公園玩的,我現在都拿了六個一百分了,可你卻還不回來。老師說,你要是再不回來,我就再也拿不到一百分了。”
探險家放下電話,已經是淚流滿面。就這樣,他放棄了他的理想。
在舒適的家中,他擁著嬌羞的妻子和乖巧的兒子,眼角流著滾燙的淚水。這淚水有些苦澀,但更多的卻是甜蜜和溫馨。
人們為這個即將到達成功終點的探險家感到惋惜和不值,可人們卻無從知道,在探險日記的最后一頁寫著這樣一句令人感動的話:山再高,路再遠,雙腳總能丈量;而愛,可能很近,卻永遠無法丈量。
一位丈夫,從外地闖進北京,到中央一家媒體就任主編。面對激烈的競爭,緊張的節奏,冷酷的現實,他奮力拼搏,經過幾年的撲打,終于與伙伴搭建了幾個可以“大顯身手”的平臺。這對“漂京”一族來說,實屬來之不易。可是,就在他要大展宏圖之時,妻子由于內心的孤苦和焦慮病了,因為再也忍受不了夫妻分離、家庭漂泊的現實,向丈夫提出讓他放棄事業回家的要求。男人當以事業為重,但怎樣處理夫妻和家庭關系,面對常青的生活,卻如數學的“派”(3。14……)一樣,陷入雖不是循環但卻深不可測的難題中。妻子此時什么也不要,只要丈夫的愛;在看似偏激、強求的要求里,透著妻子自己最為珍重的理論。這是用世上所有理論也無法解清的“家理”。那位丈夫經過一個月的心理斗爭,經過一個月的精神調整,又經過一個月的生活磨合,終于做出了艱難而又簡單的決定:回到妻子身邊。后來的事情真的讓這位丈夫感動,因為妻子也變得越來越溫情和寬厚。這位丈夫懂了:作為男人,成熟的男人,在干所謂的事業之前首先就該擔起家庭的責任來(既然已經結婚)。什么是責任?首要的就是家庭快樂的責任。一個家庭能不能快樂,有沒有快樂,男人一方很重要,男人不僅要引導快樂,調節快樂,還要制造快樂,保持快樂,要善于動用男人自己的表現和行為,融合一切不和諧因素,讓男人成為家庭快樂的中心和源泉。
妻子不是圣人,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與我攜手走著人世,她也想好—在這看似平常的情感里,其實就蘊藏著愛的重度,憑了這,就足夠,足夠我用一生去無言地愛著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