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著“表演”的小老板-成長
中國商界一直推崇一個觀點“天道酬勤”,其實這句話最大的作用是勵志,揭示不了商業的本質。商業成功取決于三大因素,其一是機遇,其二是環境,其三是努力,這三個因素中第三者比例最小。
勤奮本身成就不了偉大企業,如果勤包含表演成分,危害就更大了。老板表演,員工就會作秀,于是假大空流行——有花招沒絕招,愛表演輕實干,重形式輕內容……企業就如建立在沙灘上的樓房,一點也經不得雨打風吹。假勤奮欺人,同時也會麻痹自己,使企業處于一種幻覺之中(我忙我生意好),對真實的市場和環境視而不見,企業如盲人瞎馬,半夜臨池,結果相當不妙。
要精準解讀“忙”字,必須號準中國式管理脈搏。中國式管理分為管事和做事,管理者有權無責,做事者有責無權,因此必須早請示晚匯報。而組織結構又是金字塔式的,層級越高,權越大事就越多,所以日理萬機總是領袖和重要人士的專用標簽,無所事事總是無足輕重人的標志。忙是一種特權,更是地位與身份的象征。
小老板市場地位不高,影響力有限,缺乏必要的關注,可是他們多數又是不甘寂寞的人,總想證明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小老板為了表現自己很重要,必須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很忙,由于企業小事不多,他們開始沒事找事,本來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非打三次,美其名曰過程管理;明明辦公桌前能說清楚的,非得開個會,高調宣揚科學決策;明明一句話可以解決,非搞個制度,鄭重地說管理正規化……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忙在商人眼中還有另外一種解讀,中國經濟已進入買方市場,產能過剩,多數企業開工不足,忙很多時候意味著生意好、市場競爭力強。因此我們習慣這樣形容好企業好行業——一片繁忙!中國商人有個基本特點,將成之事委曲求全,未成之事求全責備。小老板一無品牌二無技術三無經驗,市場定位不高,與客戶合作中基本沒有話語權,多數小老板談判燒香,合作磕頭,結款還得賠笑臉,個中滋味不在其位很難體會。奴隸都想翻身做主人,小老板總是在找改變地位的手段和方法。
當忙與企業相結合時,小老板會收獲意外驚喜:第一,生意興隆,最少也意味著發展勢頭好;第二,忙暗示著企業有位能干的老板,好老板本身就是市場競爭力。而客戶的選擇基點就是老板和未來。
于是小老板開始包裝自己,讓自己顯得很忙,于是我們看到小老板生意做得大,上廁所都在打大哥大;生意做得好,半夜往公司跑;工作實在忙,事事走過場……
小老板忙也是內部營銷的一種需要,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忙是做給員工看的。小老板成功勝不在智更不在德,憑的是一顆勇敢的心和拼命工作。因此小老板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忙生意就會好!
員工眼中的企業與老板是不同的,老板當成命,員工看到的是職業。職場的基本法則是討價還價,按勞報酬。特別當80、90后成為職場的生力軍,工作不再是他們的全部。對于工作就是吃苦受累的觀點,他們不理解不認同,也不接受,努力工作成為很難的付出,能完成分內工作就是不錯的表現了。
小老板一般不是管理高手,但善于解決復雜問題,他們相信一個質樸的道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老板帶頭員工就一定會加油,員工總是在學習老板,最后成為老板的影子。很多小老板要讓員工看到自己很忙,為了顯得自己忙,要么沒事找事,要么把簡單的事搞成復雜的事,要么一件事分成幾件事,從此小老板終日奔波,時刻不得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