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的哲理故事-哲理故事
一位受人敬仰的知縣患了重病,寺廟的方丈精通醫術,準備給他治病。可治這種病必須要到南山峰的崖壁上采一種小花做藥。南山峰的崖壁陡峭無比,方丈年邁,已不能再去攀巖,便與其他高僧商議攀巖人選,經過眾高僧層層篩選,最后商定:從慧能和慧遠兩個小徒弟中選一個去采藥。
一日,方丈帶著兩個徒弟來到寺廟的后山,對他們說:“你們今天不要走階梯,而是從石壁這側爬上去,山頂上有兩捆柴,你們爬上去后,一人背一捆再從石壁這側下來。這石壁陡峭,危險很大,切記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正午過后,回寺見我。”方丈說完,便離開了后山,向寺院走去。
正午已過,兩位徒弟相繼歸來,每人背著一捆柴。可不一樣的是:慧遠安然無恙地背著柴,高高興興地返回,向方丈問候。慧能卻滿身是血地背著柴,傷痕累累,向方丈問候,低著頭,欲言又止。
第二天,方丈召集眾僧,說:“知縣造福百姓,受民景仰,如今病入膏肓,治病迫在眉睫。可南山峰陡峭無比,攀爬危險很大,又沒有階梯可走,爬山的人必須要敢從峭壁上爬上去,才有可能采到藥花。各位看慧能和慧遠哪一個去采藥花比較合適?”
眾僧交頭接耳議論了起來。爾后,有僧提議:“慧遠昨日攀巖后安然無恙,說明能力較強,他去方好。”眾僧點頭表示贊同。
方丈沉思片刻,又問眾僧:“眾位可曾想過是慧遠能力強才安然無恙的嗎?按理說崖壁那么陡峭,不受傷根本不可能。那么慧遠之所以安然無恙只有一種可能——他沒有攀巖!”
眾僧自知理虧,面面相覷,不語。
“我看,慧能去尚好。”方丈接著說道。眾僧嘩然,有人問道:“方丈何以確定慧能就攀巖了呢?”
方丈一笑,說:“慧能滿身皆傷。”
眾僧迷茫。
方丈又笑,解釋道:“跌下來的都是曾向上爬的人。”
眾僧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