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職場情緒化-職場故事
L是一個糾結的男人。他說,他總是會被壞情緒包圍,這些情緒并不大,卻如細小繁密的灰塵,彌漫在生活中,讓人感覺日子都是灰色的。
就拿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L為某客戶做了份廣告方案,之前,他花了很多心血。他將方案拿給客戶,希望對方提出修改意見。對方很重視,專門布置了討論會。會上,客戶方一位領導先發言,不知為何,這位領導全盤否定方案,并說出某廣告公司盛名在外、其實水平不過如此之類的話。領導定了調子,可想而知,接下來的討論會就成了批判大會。
一面倒的質疑聲中,L如坐針氈地呆了很久。之后,他突然爆發。他說:為這個方案,我做了很多準備……我相信它有價值。當然它也有缺點,今天來就是為了聽大家意見,這樣一味攻擊,我不覺得對合作有幫助!
場面頓時變化,領導換了副安撫的神色,大家也開始提些建設性意見,會議順利開展。
這事已經過去好幾天,L卻不能釋懷,便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咨詢師注意到,他不停地在分析、批評那些客戶,并說“他們如果不這么過分,我也不會發火,這真讓人難受”。
咨詢師嘗試著去理解L話里的意思:“我聽到你對客戶的不滿意,但我好像也聽到你對自己發火的不滿,是么?”“是,我不愿和人爭執。可我常被別人逼得發火,事后就會后悔。”之后,L又說了若干生活中類似的事。
顯然,人會糾結,是因為內心有矛盾的信念,導致矛盾的情緒在較量。對L來說,他一方面希望自己溫和隱忍,做好好先生(之后證明,他特別在意這點,與童年經歷有關);另一方面,感到受了侵害侮辱,他又會本能地要保護自己,會防御攻擊。
咨詢師幫他整理、看清內心的兩種情緒——一個是內疚,一個是憤怒。并試著告訴他,情緒背后的兩種信念都代表他的一部分,雖然面對同一件事,“他們”表現不同,但“他們”本質都是為了他好,不妨讓“他們”商量著去處理事情。
首先,憤怒是有價值的,它幫助L認可自己的價值,保有信心,并帶來解決問題、扭轉局面的力量。
其次,內疚也是有價值的,它提醒L可以用更合適、更有合作精神的方式,去告訴別人自己的不滿和期待。
奇妙的是,當L接納了自己的憤怒,不批評這憤怒,他便能更好地肯定自己。當他肯定了自己,有了更多自信,面對批評時,便不會感到被傷害、被侮辱。他也會學著傾聽別人的情緒——別人為何這樣說?他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我能為他做什么……于是,他能更好地與對方溝通。
其實,情緒無所謂好壞,它只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內心深處的期待、欲求、向往。它會用歡欣、輕快、沉醉等等好的感受,給生活增添樂趣和色彩。它也會用憤怒、失望、焦慮等等令人不適的感受,促使人們去調整,去行動,去改變,去爭取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情緒,是我們最忠實、體貼的朋友。
別害怕自己的情緒化,我們只需要冷靜地看清它,接受它,關懷它,用智慧的方法宣泄和處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