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圈武士蘇西·門克斯:我有的不僅是毒舌-人物
從2023年9月8日開始,四大時裝周率先在紐約打響,許多人成為了鎂光燈追逐的焦點。在這些人中,有一個“畫風”格格不入的七旬大媽:她穿著臃腫的大袍子,夾著公文包和筆記本,正襟危坐在秀場第一排,看起來像是誤闖進來的街道大媽。然而,沒有一個人敢小看她,因為她的文章可以直接影響品牌的銷量。這位大媽就是叱咤時尚圈近半個世紀的蘇西·門克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時尚評論家之一,有“時尚圈武士”的美名。
門克斯17歲時的夢想就是進入巴黎時裝周秀場大飽眼福。在房東的安排下,她佯裝清潔工埋伏在秀場附近,等到9點多開秀再隨人群溜進去。她看的第一場秀是蓮娜·麗姿的高定秀,因為過于激動而忘記了秀場的規定,她在日記本上畫下臺上的服裝,結果被狠狠教訓了一番,趕出了秀場。
吃苦對門克斯來說算不了什么,但當眾出丑卻讓她無地自容。
1966年,門克斯從劍橋大學畢業,立馬被簽入《泰晤士報》,成為一名新聞記者,但她知道自己最愛的還是時尚行業。一年后,她辭職轉戰《倫敦旗幟晚報》,成為一名時尚記者。但門克斯沒想到,自己做時尚記者會飽受“歧視”。門克斯常常在入場排隊的推搡中被搶了邀請函,只能在秀場外等機會偷溜進去;別人在秀后參加雞尾酒會、聊天,而她卻只能抱著紙筆在一旁寫稿。門克斯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做時尚記者。
迷茫中,她的上司、《倫敦旗幟晚報》總編輯查爾斯·溫圖爾開導了她。他對門克斯說:“你要做言之有物的時尚,從心出發寫作。”在查爾斯看來,其他時尚記者都是在討好品牌、設計師,而門克斯應該說出那些平庸的記者不敢說的話,尋找他們忽略的閃光點。門克斯深受啟發,她決定做一個不受品牌左右的記者,寫最真實的感受和評論。
門克斯的文風越來越犀利,漸漸打響了名號。20世紀80年代,當所有人都在追捧讓-保羅·高緹耶時,她劍出偏鋒,力推“安特衛普六君子”,推動了安特衛普品牌在全歐洲的銷量;1993年,卡爾·拉格斐讓香奈兒再度崛起,門克斯卻在《國際先驅論壇報》發文稱香奈兒包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終結,拉格斐在報紙上刊登全頁廣告以示抗議;2007年,馬克·雅各布延遲開秀兩小時,門克斯大發雷霆寫了一篇討伐文,小馬哥不得不親自為她設計一款T恤負荊請罪。
這幾年,孟加拉國發生多起成衣廠爆炸、坍塌、縱火事件,門克斯成為勞工人權保護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她在文章中寫道:“時尚是一件好事,但為了滿足快速,所有成本都被壓縮了,包括勞動者的權益!你能想象一件絲質洋裝的成本跟一杯咖啡差不多嗎?”正因為有著其他時尚人士難以企及的深度與角度,門克斯的發文始終是時尚圈最重要的一道聲音。
如今,73歲的她依然像剛入行一樣,時裝周期間每天5點起床去秀場,經常一個包、一雙鞋就跑一個季度的秀。
敬業、深度、堅持,便是蘇西·門克斯在時尚圈的制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