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中國新傳說
梅英是去年秋天來當(dāng)住家保姆的。八十歲的老太太患阿爾茲海默癥多年,女兒常年在國外,把母親的日常起居全權(quán)托付給梅英,一切開支實報實銷。
有一次,梅英到小區(qū)的奶站買牛奶,剛到門口,就被一條好看的印花絲巾吸引住了。
戴絲巾的是排在梅英前面的一個女人,看上去跟梅英差不多年紀(jì),四十來歲,打扮卻很入時。淺咖色薄羊絨衫配米色闊腿長褲,再搭一雙休閑小白鞋,蓬松的卷發(fā)往后腦勺一夾。梅英想:說到底,城里女人就是有城里女人的格調(diào)呢!最后,她將城里女人和鄉(xiāng)下女人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聚焦在那條絲巾上。淺藕色的絲巾,松松地攏在女人纖長的脖頸上,那股說不出的味道讓梅英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女人很隨和,她向奶站老板娘詢問不同貨架上的牛奶有什么差異。老板娘熱情地向她介紹道:“左邊是凌晨新到的,五十八元;右邊的五十五元。”
女人點點頭,在左邊貨架上拿了一箱奶,又看了看生產(chǎn)日期,然后才掃碼付了款。
城里人就是講究!梅英羨慕地看著女人的背影。
后來,梅英在商場里看到一款印花絲巾,跟女人脖子上的那條一模一樣。一問價格,要五百多塊。梅英覺得,絲巾這種東西是個奢侈品,可有可無,不能從正常工資里開支。于是她打算另外攢一筆錢,專款專用。
有了目標(biāo),就有動力。梅英發(fā)現(xiàn),角角落落處處有機(jī)會。買特價牛奶、打折蔬菜,兼職打零工賺外快,幫超市搞促銷,都能來錢。
女人好像也住在附近,梅英在超市幫忙推銷水果的時候,她經(jīng)常來買,分量不多,不過總是精挑細(xì)選。梅英猜她肯定是買給父母或孩子吃,不像自己,是給外人買。
最近,梅英又找了一個新活兒,每天上午九點至十一點,把老太太反鎖在家里玩拼圖,她就到小區(qū)門口的蔬菜店推銷冷凍生鮮土雞,按提成計報酬,多賣多得。
今天出門前,梅英特地打扮了一下,把新買的絲巾拿出來戴上。梅英攢了好幾個月,終于買下了那條心心念念的印花絲巾,她要讓城里女人也看看。老太太問梅英去哪兒,她沒顧上理會就走了。
梅英大老遠(yuǎn)就看到蔬菜店門口擠滿了人,看來今天真是個生意興隆的好日子。老板匆匆忙忙地把冷庫鑰匙給了梅英,讓她抓緊上貨,自己就又去忙了。
梅英輕車熟路,先在今天新來的貨箱里挑出品相最好的一只雞,打理好造型,放進(jìn)樣品柜里。她正準(zhǔn)備拿喇叭出去吆喝,發(fā)現(xiàn)冷庫里還有一只雞,看日期是昨天的。他們店的促銷口號是“不賣隔夜雞”,當(dāng)天賣不掉的貨全部退回廠家,這雞顯然是昨天退貨時漏掉的。
梅英暗喜,這只雞賣掉收入全是自己的!她特地將那只雞精心“打扮”一番,放進(jìn)了貨箱。
剛到九點半,女人就來了。梅英殷勤地取出那只隔夜雞,說:“您看這只,雞冠子大,爪子又尖,又肥又壯,燉湯再好不過了。”
不料女人說:“我要那只樣品雞。”
梅英愣了一下:“樣品?咳!樣品也是從這里面拿出來的,都一樣。”
“就拿樣品吧,謝謝啊!”女人笑容雖溫和,但語氣堅定。說話間,她的目光在梅英的脖頸上停了一下。梅英原本已經(jīng)有點不耐煩了,轉(zhuǎn)而又熱情起來。
女人剛走,梅英的手機(jī)就響了,是家里的應(yīng)急專線,老太太摔跤了。
梅英送老太太到醫(yī)院檢查,幸好沒有大礙,只是右腳踝輕微骨裂。兩人好一通忙亂,拍片,化驗,又打了石膏。天快黑時,她們才辦完住院手續(xù),來到病房。
“你們好!”
這是一間雙人間病房,朝陽,通風(fēng)也好。靠窗的病床上,躺著一位白頭發(fā)老人。見梅英和老太太進(jìn)來,她熱情地打招呼。
梅英便一邊照顧老太太,一邊跟老人閑聊。
原來,老人才做過膝關(guān)節(jié)手術(shù),但整個人看上去精神很好,總是笑盈盈的。看到梅英忙前忙后,老人聊起了自家的保姆,說她三年前從鄉(xiāng)下來到玉山鎮(zhèn),就一直照顧自己到現(xiàn)在。
“別看她是保姆,比我女兒還細(xì)心周到呢!”老人神采飛揚地說,“剛才幫我切好水果,調(diào)出我喜歡的戲劇頻道,回家給我煲雞湯去了。”
“看來您對她很滿意?”梅英說不清心里是羨慕,還是嫉妒。
“當(dāng)然滿意啦,她去年過生日,我還特地送了一條絲巾給她呢!”老人這才注意到梅英脖子上的絲巾,說,“對,跟你戴的這條絲巾差不多。”
“阿姨,還好嗎?”
“好,好!來新鄰居啦!”老人笑著答道。
梅英一回頭,目光正撞上女人。她拎著一只保溫桶,氣喘吁吁地走進(jìn)來,脖子上的淺藕色印花絲巾,被風(fēng)吹得亂成一團(tuán)。
明亮的燈光下,梅英頓時愣住了。她萬萬沒想到,女人也是鄉(xiāng)下來的保姆……